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是康复过程首要的项目,注意力影响着孩子语言、行为、沟通等多项能力的发展。
家庭增进孩子注意力的情境策略
1、家庭小黑板课堂,培养注意事物的广度。家长模仿教师课堂多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的过程,引导孩子在同一个场合对教师不同感觉通道的多种形式的刺激,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适应课堂教学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必要步骤。
2、营造安静、秩序性的学习环境。过有规律的生活。孩子机械记忆能力强,虽然能够知道自己物品功用,但很难把握其社会属性。要练习让孩子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他人的(不管是眼前的还是看不见的),东西都有权属:每天要让孩子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的学习,整理他的玩具和书以应对社交性的注意力分配。
3、在社会接触中,家长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有目的地提醒孩子为什么必须这样做,如果不,会导致什么后果,让他们尽可能的明白自己做任何事情都和他人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逐步让孩子建立“眼、手、口、耳”的初步协调和必要的注意力多向度分配能力,以及将相关事情联系起来的思维能力。
4、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因为这是内在推动力。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要尽可能具体化,要用明确的指向性要求牵着孩子的注意力,如在家玩扑克,坚持做一些如迷宫等注意力训练的游戏,还可以学一点小魔术,总之要从孩子感兴趣开始而后拓展。
5、带着孩子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因为他们大多惧怕新事物但对熟悉的事物能够相对集中注意力。在预习(当然这大多带有强迫的性质。因为孩子学习新事物总是先拒绝的)时根据他的学习模式让他先基本了解,然后再拓展为多种复合性刺激,切勿操之过急,孩子的注意力分配毕竟是有限的。这种训练对孩子课堂注意力的维持至关重要。
6、日常生活中明确提出活动的目的,提供多色彩形状的刺激以集中视觉注意力,讲故事时明确提出问题引导注意跟随,当孩子只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时,要用外在明确的提示来帮助他停止、转换和重新开始,但要给出他自由的一段空间。
孤独症患者一定要注意坚持训练。坚持训练对孤独症患者的各方面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提醒家长,一定要长期的、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