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肝病是大部分的朋友们都非常痛恨的疾病,如果出现了肝病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的话,会带来其他严重的疾病发生的,在这里提醒朋友们肝病容易引发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我们一定要对于这个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葡萄糖代谢就是肝脏重要功能之一,当血糖升高时,一部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于肝细胞内,而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因此肝脏对调节机体内糖的贮存和分布、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然而,当肝脏受损时,正常糖代谢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肝功能失代偿阶段的肝病患者,常常并发糖代谢紊乱,出现糖耐量减退,甚至发展为糖尿病。
不过,并非所有肝炎患者都会患上肝源性糖尿病。据了解,由于我国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比较高,许多病程比较长或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肝功能都比较差,如果发展到肝硬化、肝腹水、肝功能失代偿阶段,肝脏受损严重,无法正常进行糖代谢,就很有可能被肝源性糖尿病“盯上”。
专家指出,由于临床中许多肝源性糖尿病的患者都没有普通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容易被患者忽略,所以肝炎病史长、肝硬化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
面对肝癌防治,卫生福利部健保署自民国99年起就对慢性B、C型肝炎病人进行定期追踪,以期能发现早期肝癌,延长病人的存活率,但是仍有许多民众,自主健康管理意识不彰,让肝癌防治出现漏洞。
针对肝癌高危险族群筛检,其中分为有定期追踪及未定期追踪2组,定期追踪组有79位;未定期追踪组有209位。其中B、C肝炎的各佔一半,男女比例约2比1,统计分析发现有追踪组的肝癌约有86%为早期,但未定期追踪组的肝癌只有39%为早期,其馀61%皆为中后期。
反应在存活率上,有追踪组的病人在追踪最长达4年时,仍然有超过70%存活,而未定期追踪组病人,则只有40%仍然存活,而追踪期间有追踪组共有22人死亡,平均存活为41.4个月,而未定期追踪组,共有107人死亡,平均存活仅26.7个月,两者不论在肿瘤的发生期别及存活率,有定期追踪组皆优于未定期追踪组。
经由上文的了解,我们现在对于肝病容易引发肝源性糖尿病这个问题都已经了解了吧,肝病会给患者朋友的生命安危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的,面对肝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