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肝病 > 肝病诊断

得了丙肝该怎样自我诊断

导读:感染丙肝病毒后,丙肝患者通常会出现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偶有恶心,少有肝区疼痛,黄疽等典型的急性肝炎症状,但出现黄疽病例很少,或相对较轻。

丙肝病毒危害很大,传染性很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那么得了丙肝该怎样自我诊断?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肝病专家来具体分析。

肝病专家介绍,丙肝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丙肝患者约40%~75%没有不适症状,有转氨酶升高在检查治疗其他疾病或体检时才被意外发现,由于目前没有丙肝疫苗,因此,大家要有效预防丙肝,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才是减少丙肝危害的根本办法。自我诊断丙肝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丙肝症状。感染丙肝病毒后,丙肝患者通常会出现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偶有恶心,少有肝区疼痛,黄疽等典型的急性肝炎症状,但出现黄疽病例很少,或相对较轻。

二:丙肝抗体阴性。不一定没有得丙肝,通常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在还没有产生抗体前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会立即出现丙肝抗体,有的病例甚至6~12周仍不会出现丙肝抗体。因此,如果近期感染了丙肝病毒,仅检查丙肝抗体是检查不出来是否得了丙肝。

三:丙肝诊断。丙肝病毒属于RNA病毒,血清中丙肝病毒含量极微,只能用体外基因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检出,现在采用敏感的反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能检测HCV感染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CV-RNA,结果阳性者即可诊断为得了丙肝。

肝病专家提醒,在目前没有丙肝疫苗保护的情况下,对于有感染丙肝危险的人群来说,因此,提醒有丙肝危险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检查丙肝,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肝硬化的发生。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