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肝病 > 肝病预防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导读: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大大降低了婴儿hbsag携带者的机率。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及其预防。由于近年来的乙肝患者的增加,以及对大众及国家带来的具大损失,都让我们认识到预防感染乙肝病毒到底有多么的重要,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样的预防呢?下面为大家来详细介绍预防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性: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经血传染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在热带、副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2、母婴传播孕妇是乙肝带原者,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大大降低了婴儿HBsAg携带者的机率。

3、性接触的传播与乙肝患者或带原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

预防乙肝主要有以下三种措施

一、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这是目前预防乙肝最重要的手段。由于不同年龄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化机率不同,通常在新生儿期感染HBV慢性化率为90%,<5岁儿童感染HBV慢性化率为30%,而≥5岁人群感染HBV慢性化率为<5。可见,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对象首先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下面会专门讲到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预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环节

1、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查。

2、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尽量保证胎盘的完整性,以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3、推广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4、性伴侣为HBsAg阳性的人应接种乙肝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并提倡使用安全套

三、清除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控制传染源。

只要患者体内还有病毒存在,就有可能感染他人,为了预防乙肝传染扩大,对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彻底清除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控制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的传染源能达到防范于未然,清楚后患的目的。

注射疫苗后能否预防乙肝,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以及抗体产生的多少(用滴度表示)。一般认为,血清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才能预防乙肝。约有30%的人注射乙肝疫苗1个月后出现抗体,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抗体未产生或滴度比较低时,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仍须注意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及其预防。以上是对预防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性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患者要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时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法,避免治疗误区。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