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对乙肝患者敬而远之,乙肝患者本人或抱有厌世的态度,拒绝和别人接触、交流,或者就是四处寻求神医神药,这不仅让乙肝患者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精神上也倍感疲惫,在盲目治疗的过程中,乙肝患者的肝损伤状况又不断恶化,从而给正规的治疗带来了难度。
在乙肝的预防和治疗中,不仅是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还是乙肝病毒感染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这就造成了乙肝歧视,进而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人们在乙肝防治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乙肝患者不能与他人接触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人只要把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体携带者一样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到了急性期则要适当休息。
乙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病带来的后果:有一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处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之中。不管是在肝炎活动期或肝病处于静止期,肝脏细胞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炎症,不断地被破坏,在肝炎活动时则破坏更甚。长久以往,受伤的肝脏就形成许多瘢痕,即肝脏纤维化,最终会发展到肝硬化。发生肝硬化后就会严重损害肝脏功能,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进而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脑病等并发症。而最大的危险乃是肝癌,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2%会发生肝癌。即便是肝脏损害不明显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仍有发生肝癌的危险,特别是携带病毒时间在20年以上者。
误区二、不全面检查就盲目使用治肝药品
目前治疗肝病的药品种类很多,如果医生简单凭肝病两对半的检测结果诊断认为是肝病,就盲目使用治疗肝病的药品,这样会造成因个体差异,使用药品不对症,而引起治疗失败,甚至加重病情。
很多乙肝患者了解到乙肝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后,第一个反应往往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治愈乙肝。治疗乙肝要有决心,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跟着乙肝医疗、药物广告乱转。根据目前全球的乙肝治疗进展情况,至今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在短期内清除乙肝病毒,从而治愈乙肝。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乙肝患者在选用药物前务必要到正规医院肝炎专科咨询医生,遵从医生指导,接受规范的治疗,真正做到既接受最合理的治疗,又避免服用伪劣药物。抗病毒治疗还要选择治疗的时机,目前全球的治疗经验证实,只有在乙肝活动期开始抗病毒治疗才最有利于病毒的清除。因此,乙肝患者要勤于随访肝功能,即使是在肝功能稳定期时也要争取每半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每年B超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接受治疗。
误区三、成年人无须接种疫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乙肝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性伴侣和配偶、新入伍的军人、保育人员、运动员等。
误区四、保肝药多多益善
慢性乙肝的患者经常会超出医生建议范围吃很多所谓保肝药、保肝保健品,其实对肝脏并不一定有利。因为药剂量过大,品种过多或疗程过长,只会加重肝脏的代谢,会诱发危险。
误区五、空气可传染乙肝
乙肝不会通过空气、消化道或饮食传播,同室工作、交谈、一起进餐不会被传染。但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可能含有病毒,应采用公筷、分食。乙肝一般也不会通过握手传染给其他人,除非双方双手都有裂口,有出血情况。
目前,全球的医生正在努力控制乙肝,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乙肝患者既不要悲观失望、丧失信心,也不要我行我素、任其发展。只要做到平时注意保健,密切随访病情,接受正规治疗,乙肝患者照样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