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全世界约有5亿丙肝感染者,死亡人数也正以每年100万的人数逐年激增。我国丙肝发病率为3.2%,根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危害性日趋严重。200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仅为2.1万例,到2009年时,这一数字上升到13余万例,是2003年的6倍多。而2010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升高达15余万例,是2003年的7倍多,比2009年增长15%,相当于平均每3分钟就发现1例丙肝患者。另外,相当一部分丙肝患者被漏报,目前我国丙肝漏报率高达90%。因此,我国丙肝的实际发病率远远高于统计数据,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亟待人们重视!
造成我国丙肝患者日趋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公众对于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缺乏了解。近年来一项针对丙肝的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和乙肝。被访者中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而76%的被访者不了解丙肝是可以治愈的。②丙肝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抗-HCV抗体的检测存在窗口期(患者已感染丙肝病毒,但抗-HCV抗体指标检测阴性)。约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且在发病初期隐匿,因而患有丙肝者大多不知自己患病。丙肝病毒隐蔽性极强,可在人体内潜伏10-20年后才显现凶相。在感染丙肝病毒的初期至中期,通常没有明显的征兆,少数患者或许有头晕、乏力、睡眠不佳等不适,易与工作、学习引起的疲惫相混淆,因而很多患者往往是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方发现患有丙肝,发现时往往已转化为慢性丙肝,部分患者甚至在发现肝硬化或肝癌的同时才发现患有慢性丙肝。
成人急性丙肝转化为慢性丙肝的比例远超乙肝,达到50-85%,且我国慢性丙肝绝大多数是成人感染,至今大部分丙肝患者不知自己患有慢性丙肝。这意味着丙肝患者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严重的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丙肝病毒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达到9.20%和15.29%。1%–4%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癌,已发生肝硬化者发生肝细胞癌机率更高。此外,丙肝尚无疫苗预防,一旦感染丙肝,仅有20%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而潜伏的丙肝患者不仅自身健康风险巨大,同时也是威胁社会公共卫生的隐患。丙肝发病及临床症状隐匿,已成隐匿性杀手。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用于临床,因此,丙肝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丙肝最重要就是切断其传播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丙肝是如何传播的。主要有:①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为最主要传播途径。我国自1992年对献血者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抗-HCV存在窗口期、检测试剂不稳定以及少数患者不产生抗-HCV,故无法完全筛除,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②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等也是经皮暴露的重要途径;③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也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目前以下人群需要特别重视:①上世纪九十年代卖血浆者和输血者,应到医院做丙肝检查,其子女应主动关心父母和长者,带他们做相关检查;②吸毒人员,尤其是共用注射器者,是丙肝的高危人群,家属和社会应关注此类人群;③不洁性行为者,需自重并到医院检查;④对于有过整容、纹身、纹眉、穿耳环孔等人群,也应重视丙肝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