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骨质疏松

运用传统中医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

导读:若出现肌肉关节刺痛、拒按或有硬结,皮肤瘀斑、干燥无泽、面晃唇暗、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血瘀的表现,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以养血活血,活络软坚。

刚才我们为大家讲述了关于西医治疗骨折疏松症的方法。那么小编呢,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到底哪种更有效呢

中医

1、辨证论治:

(1)肾精不足: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方中熟地、龟板、山萸肉、菟丝子、白芍滋阴养虚,补肝肾之阴;锁阳,鹿胶温阳益精,养筋润燥;枸杞益精明目;黄柏、知母泻火清热;虎骨(虎骨现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牛膝强腰膝,健筋骨;山药、陈皮、干温中健脾。

关节烦疼或发热加鳖甲、地龙、秦艽、桑枝;骨蒸潮热以生地代熟地,加青蒿、银柴胡、胡黄连;筋脉拘急加木瓜、汉防己、络石藤、生甘草;小儿虚烦易惊多汗抽搐者加牡蛎、龙骨、钩藤;若出现肌肉关节刺痛、拒按或有硬结,皮肤瘀斑、干燥无泽、面晃唇暗、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血瘀的表现,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以养血活血,活络软坚。

(2)脾肾气虚:

治法:补益脾肾。

方药: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方中制附子、肉佳温补命门之火,以强状肾气;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杜仲:菟丝子养血补肾生精;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振脾阳;当归养血和营;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温养督脉。

腹痛拘急者加乌头、细辛、全蝎、蜈蚣;浮肿关节肿胀加茯苓、泽泻、苡仁、身倦乏力者加黄芪;肌肉萎缩者加灵芝、何首乌、鸡血藤、阿胶。对骨质疏松合并畸型或骨折的患者采用夹板或支架固定制动,并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2、验方:

(1)黄精、堂参、熟地、黄芪、首乌、巴戟天、杞子、龟板、鳖甲、肉苁蓉、鹿茸、大枣等药物煎骨汤、肉汤服用。

(2)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续断、狗脊各100g,红花60g,川椒60g,共研细未,每次用50~100g醋调后装纱布袋敷于皮肤上,并在药袋上加敷热水袋,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平均疗程30天,用于骨质疏松疼痛者。

中药

济生肾气丸:每日7.5g,疗程半年,对腰背疼痛、日常生活障碍均可改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可长期服用。

针灸

1.体针肾阴虚者取肾俞、照海、三阴交;肾虚者取中脘、气海、命门,气血瘀滞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属于虚证针刺手法以补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施治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拔火罐一般在身柱、命门、阳关、肝俞、肾俞、脾俞处拔火罐。

3.耳针取神门、交感、肝俞、肾俞、卵巢、肾上腺、内分泌等穴。

4.温和灸取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穴施灸5~7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不管是中医治疗法,还是西医治疗法,只要能够治愈骨质疏松症都可以值得借鉴。但是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救治,服从医嘱,按药方吃药。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