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脊柱炎 >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基本症状有哪些

导读:男女发病之比为7∶1~10∶1,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报道男女之比为1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伤害很大的疾病,随着症状在生活中不断的出现,疾病带来的伤害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家发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要及时的接受治疗,这样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都是有帮助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晨僵打喷嚏蛋白尿低热骶髂关节疼痛高热骨膜炎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关节强直

1.临床概况这类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关节炎起病,部分病例可发展成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肌腱起始端炎症,发生在足(跖底筋膜炎和(或)跟骨骨膜炎及跟腱炎可引起足后跟疼痛),胫骨结节和其他部位。

虽然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受累,临床上真正出现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见,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现疼痛,典型的症状是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晨僵”),而躯体活动或热水浴可改善症状。

由于胸肋骨连接部位,棘突,髂骨嵴,坐骨结节和跟骨部位的肌腱端炎,引起的关节外或关节附近的骨压痛是这类疾病的早期特点,只有极个别病人没有或只有很轻微的腰背部症状,而其他病人可能仅仅是抱怨腰背发僵,肌肉疼痛和肌腱触痛,寒冷或潮湿可使症状加重,而这部分病人常常被误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男女发病之比为7∶1~10∶1,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报道男女之比为10.6∶1,现在研究提示,该病男女之比为2∶1~3∶1,对男女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乏满意的解释,职业,妊娠对本病均无大影响,而性激素的作用亦尚不肯定,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如表1所示。

2.关节外表现强直性脊柱炎还可出现许多关节外表现,这些表现可以是原发性的,但多数为继发性,少数病人也可发生于脊柱炎之前数月到数年,有些病例关节外表现可与其他疾病相互重叠,例如主动脉炎,既可发生强直性脊柱炎。

(1)心脏病变尸解发现,约1/4的病人有升主动脉根部异常,但是由于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炎症所造成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于病程长,有周围关节炎和全身症状(发热和贫血)明显的病人,故临床上只有5%的病人出现心脏症状,多数病人没有自觉症状,仅查体时在胸骨左缘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可听到有较弱的舒张期音。

(2)肺部病变:由于膈肌运动可以代偿呼吸功能,故虽然吸气时胸廓扩张受限,但是很少出现呼吸困难,有些病人也可在出现关节症状之后几年而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咯血等症状,肺部摄片可见两肺上野有点片状致密阴影,部分病人可出现纤维化,还有一部分病人出现空洞,并有曲霉菌寄生,痰培养可培养出曲霉菌,可伴有霉菌瘤形成,晚期病人胸廓扩张受限,肺活量明显下降。

(3)虹膜炎约l/4的病人可有反复发作性虹膜炎,而且病程越长越易发生,虹膜炎为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一般为单侧性,眼部病变与脊柱炎的严重度及病情活动性有关,多见于有周围关节炎或以前有尿路感染史者,若不经治疗,可引起青光眼或失明,个别病人眼部症状可发生在关节症状出现之前。

(4)神经系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神经系统的病变多由于脊柱强直和严重的骨质疏松,即使轻度外伤也易招致脊柱骨折和颈椎脱位而引起的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根性疼痛或知觉减退,以及运动障碍等。

(5)泌尿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肾淀粉样变性和lgA肾病,其发生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可以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人可因尿毒症而死亡,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较普通人群高。

(6)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少数人有低热,疲劳和体重下降,个别病人可出现贫血,少数急性发病者也可有高热,四肢关节受累较重者,很快即可卧床不起,这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可升高。

(7)耳部病变:据文献记载,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约有29%发生慢性中耳炎,为正常人的4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多见于合并有其它关节外病变的病人。

4.特殊体征

(1)反映骶髂关节炎症和损伤的试验:如“4”字试验阳性,骶髂关节分离试验阳性或骶髂关节压迫试验阳性等。

(2)脊柱活动受限的体征:如Schober试验阳性,侧弯受限,枕墙试验阳性。

(3)平第4肋胸围深吸气和深呼气末相差少于2.5cm。

以上就是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早期症状的介绍。提醒朋友们如果发现自己患有以上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表现,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检查出病情,要及早接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