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脊柱炎 >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

针灸火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导读:膀胱经:膀胱经在背腰部的一条循行线与督脉的一分支同行,所以辅以膀胱经这条侧线上的穴位,实则通督温阳壮骨,同时膀胱经又为诸阳之长,取之有加强振奋阳气的作用。

在中医不学上,强直性脊柱炎属祖国医学痹证“骨痹”范畴,也称为痹者,闭也,闭塞之义也。当患者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经脉,造成阻滞经络,气血凝滞,导致脉气不通,也就形成了强直性脊柱炎,因此中医提出:针灸火罐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取穴

1)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每隔一椎体交替取穴)内夹督脉,外邻膀胱经,具有沟通两经的作用,故针刺夹脊穴可调节经络血,促进背部气血的运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夹脊穴局部都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针刺夹背穴可调节神经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强直性脊柱炎症的消退及正常组织的再生;

2)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有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的重要作用。若督脉不和,则脊柱强痛,所以本病当属督脉病。督脉之气维系着肾与命门的功能,统摄人体的真元。所以以督脉穴位为主,益肾壮骨,温阳通络;

3)膀胱经:膀胱经在背腰部的一条循行线与督脉的一分支同行,所以辅以膀胱经这条侧线上的穴位,实则通督温阳壮骨,同时膀胱经又为诸阳之长,取之有加强振奋阳气的作用;

4)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如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十七椎下、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等;

5)随证取穴:若口苦咽干加太溪、太冲,若引起髂胫束紧张加风市、环跳。若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加承扶、殷门、委中等穴。膝关节受累加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加环跳、阴廉、阿是穴;

6)其他:大椎、身柱。

针法

在针法上,选用补法,平补平泻,阿是穴采用泻法,并加艾灸。以益肾壮骨,温阳通络,体现了“寒则温之,闭者通之”之意。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下向上发展的。先取病变上两个节段穴位以劫之,再取病变部以脱之。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风寒湿痹型可用火针,火针最善温通经脉,散寒除痹。且火针对腧穴的刺激时间长,刺激量大,能起持久的治疗作用。

手法

1)电针疗法:取穴以华佗夹脊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选穴时以病变累及部位的上两个脊椎节段开始向下取穴,每次取上述穴位7~9个为一组(膀胱经双取);

2)操作时先常规消毒,然后先上后下针刺,进针得气后行补法,待出现针感传导或有温热感时留针,接电针治疗仪,夹脊穴与夹脊穴连接,督脉穴与督脉穴连接,膀胱经穴与膀胱经穴连接,负极接上部穴位,正极接下部穴位,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10~3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天,再行下一个疗程;

3)火针疗法。取穴以足太阳经穴和夹脊穴为主。取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秩边、承扶等穴及相应的夹脊穴。临证时以X片揭示病变部位及症状部位为依据选取4~5个穴;

4)操作时先做常规消毒,用细火针或中等粗度的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对准穴位刺入,背部向下斜刺,腰骶部直刺,深度一般刺入1~1.5寸左右,疾进疾出,出针后急按揉针孔,从上往下按顺序刺,4天1次,2次为1个疗程;

5)火针、电针配合疗法:火针在1个疗程中使用2次,即在电针治疗的第四天与第八天同时配合火针治疗,火针在电针起针后再使用。注意:用火针刺的腧穴2天内不得用电针治疗;

6)火罐疗法:火针毕在针孔上拔火罐10分钟,要注意防止罐内过度出血。每隔3天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火针治疗后,局部3日内不要着水,防止因感染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恶化。

但是医学专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进行针灸时,一定要先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最好得到主治医生的见议在进行此疗法。同时也要选择正规的中医院,和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治疗。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