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出现之后,很多的孩子不能克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会不断的抽动,而且,还会造成挤眼现象,这样影响了孩子的形象,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大家一定要注意其中的发病因素,那么,哪些因素造成了儿童抽动症出现。
1、压力过大:主要是指学习压力,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心切,给上学或还没上学的孩子报了许多课外班,如琴、棋、书、画、外语、电脑班等等,而且要求孩子学好、考上几级,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中,心情得不到放松,长此以往,易发抽动。
2、情绪得不到宣泄:有些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管教较严,经常打骂孩子,打后不许孩子哭;有些学龄期孩子的家长,训斥孩子后不许孩子“犟嘴”,故此孩子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宣泄,多发抽动。
3、精神刺激: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受到惊吓,变得胆小、恐惧、敏感、内向、多疑、抽动,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发展为仇视社会、违法犯罪。
4、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否是引起抽动症的病因,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根据,但上呼吸道感染可诱使抽动症患儿症状加重已被临床所证实,因此减少感冒次数,可缓解症状、缩短病情。
此外,还要和班主任老师保持经常联系,使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及治疗进展,避免同学对患儿的讽刺、挖苦。特别要强调的是对此患儿,虽说要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刺激,但也不能放纵不管,对患儿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耐心的听其“解释”,分析对错,对的要坚持,误解患儿的要道歉,要做到使其心服口服。
这就是“儿童抽动症的家庭护理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的介绍皱眉、眨眼等等,其实都是儿童抽动症患者会表现出的症状,家长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才能让儿童抽动症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孩子在患上了儿童抽动症后,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藏起来,不让他们见陌生人,这样反而会导致他们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儿童抽动症患儿,以下就是“针对儿童抽动症的保健知识有哪些”的介绍。
中枢神经是控制身体运动的“司令部”,一旦来自“司令部”的指令出现异常,其“手下”便会自作主张地运动--这就形成了抽动症。孩子罹患此疾后,轻者仅表现为单一动作,严重者会有全身抽动、多种发声性抽动等。如头面部及肩颈部肌群的抽搐,表现为眨眼、皱额、噘嘴、摇头、伸颈、耸肩等。
四肢和躯干肌肉受累时,则出现不停地跺脚、扭动身子等症状。此外,患儿还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嘘嘘声、用鼻吸气声,这是由于咽喉肌群受到侵犯的缘故。这些动作的特点是突然、快速、反复而又刻板,孩子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自然消失。
温馨提示,大家需注意的是,有效的进行调理,同时也要注意保健,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时候,不要对孩子进行打骂,应该鼓励孩子,减少孩子的压力,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以免带来更多的危害,造成不良后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