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骨科 >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

( gǔ yàng gǔ liú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骨样骨瘤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告,是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骨样骨瘤系骨内病变。其发病率占骨肿瘤的2%~3%,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约50%~60%发生在股骨和胫骨,少数发生在全身其他骨,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接近2/3的病例以持续疼痛为主要症状,具有界限清晰的局灶性病灶,周围可有较大的骨反应区。服水杨酸制剂可止痛。本病是一具有特点的常见骨肿瘤。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 患病比例:0.03%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肿胀、 斜颈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外科 骨外科
  •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3-6个月
  •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80000元)

温馨提示:本病是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需早点采取手术治疗。

骨样骨瘤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宜吃富含钙磷元素的食物; 2.宜吃活血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骨样骨瘤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韭菜; 2.忌吃腥发的食物:如羊肉、鲢鱼、鲤鱼; 3.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白酒。

一、骨样骨瘤的手术疗法

(1)瘤巢刮除灭活植骨术:活跃的2期骨样骨瘤,当瘤巢位置很明确,行刮除术。可使用石碳酸、95%酒精或冷冻等方法灭活囊壁,一般作局部刮除后行自体骨、人工骨或异体骨移植,也可应用骨水泥充填瘤腔以降低复发率。

(2)边缘大块切除术:当瘤巢位置不明确,行边缘的大块切除,去除瘤巢和反应骨。

(3)经皮瘤巢去除术:当瘤巢位置很明确,可在CT引导下,用空心钻钻入病灶,切除病灶,或将变速磨钻的磨头导入瘤巢内,消灭瘤巢和周围的反应骨。另外一种方法是微波治疗,在CT引导下置入一根探针,用它产生的高频“微波”来消灭瘤巢。

按WHO统计骨样骨瘤占原发骨肿瘤的5.10%,占良性骨肿瘤的11.23%。在青少年为活跃的有症状的2期病变,病变很少长大,瘤巢一般不超过1厘米。一般症状持续时间为3年,在自愈过程中,病灶由活跃的2期向静止的1期逐渐转化,随着瘤巢的骨化,巢与反应骨之间的透亮带逐渐消失,但这些高密度阴影将持续多年。

骨样骨瘤可以变为没有症状和自愈,活跃期病变经过3-5年后,随着瘤巢的骨化,症状逐渐消失。但病灶周围的反应骨将持续存在几十年。

骨样骨瘤不恶变。故对那些症状较轻,可行保守治疗。活跃的2期骨样骨瘤,可行边缘的大块切除,去除瘤巢和反应骨,单纯瘤巢刮出术后复发率较高。骨样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可使医生和病人均感满意。手术可以完全和彻底地解除疼痛,个别手术切除不完全者可复发。

二、骨样骨瘤是怎么造成的

 病因学

未完全肯定,但Jaffe认为是原发性良性肿瘤,依据是:①生长缓慢;②骨样组织代替了正常组织;③周围的骨组织毫无例外地呈现结构均匀的硬化;④大小固定。上述论据被较广泛地公认。另有学者认为是炎症,而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还有的认为是血管来源或与动静脉发育异常有关,或为代偿过程。

病理改变

巨检:病灶可以完全位于皮质内,也可以在皮质的内侧面,皮质与骨膜间,或者在松质骨内。长骨的病变多在皮质内,短骨的病变则常在松质骨中,而脊柱的病变则常位于椎弓或小关节突。肿瘤总是呈卵圆或圆形,同周围骨质有清楚的硬化边界。大多数是肉芽肿型,呈砂粒样密度,均质性,棕红色。

组织学检查:由骨组织、骨样组织和新骨混合而成,富于血管性支持组织。早期特征为成骨细胞占优势,增生活跃,紧密排列在富于血管的基质中。中期在成骨细胞间有骨样组织沉积,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成熟期特征为致密的不典型的骨小梁形成,即非板样,也不是纺织状的。

三、骨样骨瘤有哪些表现

10-30岁最多见,但也可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1。下肢的发病率约为上肢的3倍,发生于躯干骨者较少见。胫骨和股骨最多见,约占病例的一半。其次为腓骨,肱骨和脊柱等。

病程有特征性,疼痛出现较早,往往于X线片上出现阳性病损前几个月就已存在,病初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后期则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疼痛多局限,软组织可肿胀,但受累区很少。有的病人也可没有疼痛症状。病灶较小时,疼痛可伴有血管运动性反应如皮温增高和多汗。疼痛不一定限于患区也可以放射至附近关节。

X线检查本病最常见于股骨颈和胫骨上端。但可累及任何骨骼。典型的X线表现是由致密骨包绕的小病灶,大多数直径小于1cm,中央呈致密度较小的透射线区,可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少数病例有1个以上的病灶,但是许多病灶可以不同于上述描述,也无证据表明与起病部位及病期有关。通过动脉造影可使其与慢性骨脓肿、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孤立性内生骨疣、无菌性坏死、骨软骨炎作出鉴别。骨髓炎虽表现充血,但血管形态正常或稍有扩张,也没有骨样骨瘤的红晕现象。骨脓肿和无菌性坏死的坏死中心则表现为无血管区。

(一)皮质骨样骨瘤有小的透射线区域,周围是致密骨,病灶位于皮质内,硬化环更明显。骨膜反应或是成层或是实质同源性的。在疾病后期,病灶可以完全被隐蔽。

(二)松质骨骨样骨瘤最常见于股骨颈,其次是手足的小骨和椎体。病灶周围常无很多新骨形成,但有密度增加的骨环包绕病灶。偶见在远处发生反应性新骨形成。

(三)骨膜下骨样骨瘤通常表现为骨附近的软组织肿块,最常见于股骨颈的内面及手和足。病灶正下方的骨骼有扇形区域,系由压迫萎缩或骨吸收所致。病灶接近关节时,无反应性骨生成,但可有关节肿胀,充血和疼痛。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的特征。关节两端骨除了明显脱钙外,没有其它改变。有证据表明本病可以自然消退,但必需经很长时间。

四、骨样骨瘤的鉴别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组织学及放射学检查可以确立诊断。某些病例在特征性的X线表现以前已有长期疼痛,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年轻成人或儿童存在不能解释的持续性疼痛时,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1、Brodie脓肿二者均表现为低密度的巢,Brodie脓肿位于髓腔或松质骨,而骨样骨瘤多位于皮质,前者多有感染史,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常反复发作。由于骨样骨瘤血运丰富,注射造影剂后强化明显,而Brodie脓肿为无血运的脓腔,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

2、骨母细胞瘤组织学上,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的细胞特征几乎一样,只是骨母细胞瘤的骨母细胞更丰富,新生血管更多,二者鉴别很困难,其鉴别主要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骨样骨瘤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位于皮质内,瘤巢小于2厘米,反应骨多。而骨母细胞瘤病灶大,位于松质骨,反应骨壳较薄。

3、慢性骨脓肿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

4、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rre型)疼痛性质与骨样骨瘤不同,常为间歇性,骨干皮质广泛增生,对称性。一般无脓肿及死骨,无痛巢,髓腔可闭塞。

5、成骨细胞瘤二者同属良性或骨细胞性肿瘤。成骨细胞瘤无骨样骨瘤特有夜间疼痛,但发展较快,破坏区较大,常>2cm。皮质膨胀明显,周围硬化轻微。

6、单发性内生骨疣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

7、动脉瘤样骨囊肿多位长骨干骺端及脊椎骨附件(椎弓根、横突或棘突)。大小不一,薄壳间软组织膨出,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晰。发生在骨内为中心型,在骨外分偏心型和骨旁型。

8、内生骨疣(Enostosis)亦称骨斑(Bovespot)或骨岛(Boneisland),为松质骨内骨发育异常,呈骨岛状,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

骨科 同类标签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