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科 > 精神科 >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

( pǐn háng zhàng ài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指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期反复出现的持久的违反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一类行为障碍。这些异常的行为在国外国内通常称为所谓的反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儿童期的说谎、逃学、打架,破坏行为、攻击他人、偷窃,欺诈等品行问题。品行障碍具有以下特征:1、反复持续出现;2、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过儿童所允许的变化范围;3、适应社会环境困难;4、并非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5、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分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两个亚型。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儿童和青少年
  • 患病比例:0.05%--0.06%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精神科
  • 治疗方式: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 治疗周期:1-3年
  • 治愈率:70%
  • 常用药品:卡马西平片、奋乃静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建立一个温暖,充满爱心的家庭。

品行障碍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宜吃安神养气杂粮粥; 2.宜吃健脾利湿的水果; 3.宜吃含有维生素c蔬菜。
品行障碍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吃辛辣的蔬菜; 2.忌吃发性的肉食; 3.忌吃升肝阳的蔬菜。

很多的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我们为了让我们自己更加好的生活,会在一些地方不断的寻找疾病的相关内容。对于品行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为了让更多的人对于品行障碍进行了解,我们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1.生物因素

(1)近年不少作者研究结果说明品行障碍在成因上生物因素起一定作用。如D.O.Leuis(1981)等不少作者研究结果,指出少年以社会行为明显与儿童、少年时期颅脑、面部外伤、围产期损害,有密切关系,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在80年代对儿童和少年品行障碍和少年犯罪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证明这些儿童、少年与没有品行、障碍的对照组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说明研究组儿童、少年较对照组无论在个人史、分娩期围产期,以及婴幼儿期都有明显多的颅脑外伤、围产期疾病或外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包括癫痫等疾病。少数病(案)例还有较对照组多的严重躯体疾病。国外许多学者根据少年罪犯与对照组(非少年犯)研究结果说明品行障碍及其严重类型患者的父母二系,三代人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等患者明显多于没有反社会行为的对照组多,有些研究还指出研究组对象,在婴幼儿期有明显发育缓慢表现,如说话开始晚,走路、牙齿生长较晚。另外研究还说明少年罪犯的智商测查结果常是属于低智商(如智商一般是90或低于90),特别是屡犯尤为明显,Wect和Farriugton(1973)研究发现控制了家庭因素后,低智商仍是明显的。

(2)遗传因素

众所周知,遗传因素在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中起重要作用。从理论上讲,研究遗传与个体行为关系多多少少要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肯定确立个体行为中哪些属于遗传决定的,哪些又是社会和环境决定的。从临床观察发现,父母有反社会行为或犯罪记录者,其子女的行为问题要明显增多。近代临床遗传学研究(Thrishiansn,1977;Dalgaard等,1976)发现,单卵双生子与双卵双生子的共同犯罪率有明显差异,前者为35%,后者为13%。明显地表明犯罪行为上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双生子研究的缺点是,在同一家庭环境养育的双生子,难以确切地区分遗传与后天环境因素的不同作用。所以,Crowe等(1978)提出了寄养子研究方法,Crowe对成年罪犯等的寄养子研究证明,如生父是罪犯则其儿子也是罪犯的关联性较高,但是并不与养父有关联性。Rutter(1983)认为在少年犯罪成因上的遗传因素只有较少的重要性,并指出对那种少年反社会行为,持续发展到成年时期的屡犯,遗传因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以上内容就是很多的人都想要了解的品行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的具体内容了,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我们绝对不能够妥协,只有我们非常认真的对待疾病,我们才能够更加健康的生活下去的。

精神科 同类标签

品行障碍相关知识更多知识>>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