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风湿免疫科 >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患者可以吃什么

导读:什么是免疫缺陷病所谓免疫缺陷病是指因免疫系统的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

在儿科门诊,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家长询问,我们的孩子怎么弱不禁风,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再就是患中耳炎、肺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是不是患了免疫缺陷病?下面我们来看看。

据统计,小儿反复感染(主要是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占儿科门诊的10%,占儿科住院病例的5%。国内儿科专家认为,导致儿童反复感染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非免疫因素(如皮肤黏膜屏障损伤)和免疫性原因。

什么是免疫缺陷病

所谓免疫缺陷病是指因免疫系统的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免疫缺陷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它们的共同特征为:身体抗感染功能低下,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易出现反复、严重甚至致死的感染。

临床上,孩子因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每月至少反复出现两次,感染一旦发生,单用抗菌素治疗往往难以控制。免疫缺陷所致小儿反复感染的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最主要的是进行免疫功能的检测以及对试验结果的正确评价,才能最终作出。

如果一个孩子老是患感染性疾病,家长一定要带孩子上大医院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有无异常或缺陷,同时检查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做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试验、T细胞功能及其亚群数量检测等。

值得指出的是,若3岁以下小儿每年有10次以上感冒和3次以上肺炎,仍属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属非正常的过多感染。

患了免疫缺陷病怎么办

儿科专家认为,免疫缺陷病诊断明确后,可采用免疫替代疗法,补其所缺。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IgG亚类缺陷病,可静脉注射高效价丙种球蛋白(IGIV),剂量为每月每千克体重0.2~0.4克。若为原发性抗体缺陷病,则需要终生作IGIV替代治疗。

免疫替代疗法包括输注血浆、红细胞、粒细胞、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等。

对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患者可进行免疫重建,即输注正常人干细胞。其目的是让基因转入患者干细胞内,使其发挥正常功能。

干细胞输注法包括骨髓、肝胚细胞、脐血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免疫系统发育延缓或体弱儿可行免疫促进疗法。近年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剂如多抗甲素、胸腺素、转移因子、甲氰咪呱、左旋咪唑和中药黄芪对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一定疗效,但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几乎无效。

对于儿童免疫缺陷病的相关常识,小编就告诉您的,宝宝刚出生,身体抵抗力差,作为家属,我们一定要当心,时刻观察宝宝的不适,尽早带宝宝接受治疗,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