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胃肠科 > 慢性胃炎

谈谈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胃炎的

导读:主治: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饮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是很大的,而且工作的强度变得也是很大的,因此,生活中很多的人就不注意自己的饮食了,很多的疾病开始侵入,慢性胃炎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们应该重视这种疾病的发生,积极的进行治疗,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

通常的来说,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且复发率较高。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因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饮食不节(洁),损伤脾胃。劳逸失常,中气亏虚等所致。

1、苦辛调胃汤

方药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吴茱萸,干,党参,甘草。偏寒者加良姜、川椒;偏热盛者加山栀。

主治: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饮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虚实寒热并见者。本证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或情志化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虚火内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药上要掌握寒与热、虚与实的主次进行调治。

2、化湿醒胃汤

方药组成:藿香,佩兰,薏苡仁,白蔻仁,苍术,厚朴,茯苓,菖蒲。偏寒湿加半夏、陈皮、干姜;偏湿热加黄芩、黄连。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脘痞闷,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腻,脉濡细或缓等症。中医辨证属湿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而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由于进食少、消化不良,可产生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虚弱。一些病人还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的胃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

上述的治疗方案,大家应该注意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很多的患者在饭后,会出现胃部疼痛现象,但是不要急着吃药,应该注意一些事项,吃药的副作用是很大的,而且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最好到专业的医院检查后治疗。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