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最危险的结果就是引发猝死,且现在心脏病患病人群很多,预防和积极治疗心脏病很重要。专家建议预防心脏性猝死,要遵守八条“守则”。
日常生活中心脏病猝死事件时有发生,此类疾病更频频垂青中青年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知名企业高层领导,近年来心源性“猝死”事件反复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例如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在运动时猝死;此外麦当劳全球董事长兼CEO吉姆·坎塔卢波、相声大师马季、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以出演毛泽东而闻名的特型演员古月、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均因心源性猝死突发而撒手人寰。
预防心脏性猝死,是对生命健康的保护,下面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预防八条守则”:
1、远离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凡是患有三高的人群,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及时治疗,尽快使血压、血脂、血糖达到安全标准。切不可“跟着感觉走”猝死前可能毫无预兆。
2、戒烟限酒。研究表明,吸烟者猝死要比非吸烟者高四倍以上,猝死的发生率还与每天吸烟数成比率。专家指出,吸烟所以易引起猝死是由于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使心肌缺血缺氧,而致使心肌电生活活动不稳定。同时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又可使心肌室颤的阀值降低而更易引起心室纤颤。另外也可促使血小板凝聚功能亢进而易形成动脉内血栓。这些因素均促使猝死的发生。因此可以认为吸烟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子,戒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一。过度饮酒尤其醉酒易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会增加猝死发生的危险性。主张每日限制饮酒或最好不饮白酒,每人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克。
3、规律运动。规律而适宜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冠心病;但不恰当的剧烈运动,尤其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反而会增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概率。因为剧烈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会引发心脏负荷过大,心率改变从而诱发心室颤动甚至发生猝死。魔鬼时间”慎起居。一天24小时中,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上午4―10时,因而被医学家比喻它是好发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这期间,服药、饮水要早(醒来时服一次药喝一杯水),锻炼要少(避开这段时间),以免发生危险。
4、清淡饮食。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过少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均会增加猝死的发病概率。据报道: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人猝死发生概率是每月吃不足一次鱼的48%。
5、充足睡眠。国外多项研究显示,若长期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成年人,其死亡率比每晚能睡七八个小时的人要180%。“健康的体魄来自充足的睡眠。”这是科学家新近提出的观点。所以出现睡眠障碍时一定要及时调整和治疗。午睡小憩,猝发危险减三成。只要有30分钟的午睡,就可使心肌梗塞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减少30%。不过,午睡应在餐后半小时进行。
6、控制体重。有资料Kg显示,肥胖者BMI猝死率男性高出体重指数普通人群13倍。男性提示体重大于理想体重20%者身高,其人群死亡危险比指数一般人群高25%非暴力;体重大于30%者,BMI其死亡危险BMI比一般人群高42%。同时多脑出血肥胖者栓塞不仅减寿还受到styl猝死kg的威胁。
7、预防便秘。便秘会导致血压就会升高,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诱发脑溢血、心绞痛和心梗而危及生命的猝死。
8、学习急救。发生猝死后,有效营救时间非常短暂,仅为7—10分钟!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2011最新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尽快实施心脏按压。即使不进行人工呼吸也能起到同样的成功率。千万不要延误心脏按压时间。
以上八点守则教您预防心脏病,对心脏病患者来说也是有帮助的,它可以缓解您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