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眼科 > 红眼病

红眼病的相关知识主要有哪些呢

导读:是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俗称,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传染性强,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

患上红眼病以后,会导致我们的眼睛出现红肿的情况,并且特别的痛苦,这种疾病还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一旦发作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发病后要注意患者进行隔离,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红眼病的相关知识。

“红眼病”是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俗称,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传染性强,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其临床特点发病急,发展快,潜伏期1~3天,两眼同时或相隔1~2日发病。发病3~4日时病情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眼部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烧灼感、异物感等,眼睑、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大量的粘液或粘脓性结膜分泌物,因此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引起该病的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Koch-Weeks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患者常自觉流泪、异物感、灼热感或刺痛等。由于分泌物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时睁眼困难。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结膜表面分泌物。分泌物先为粘液性,以后呈脓性。严重时结膜表面可覆盖一层假膜(多见于肺炎球菌、Koch-Weeks杆菌性)。结膜充血常以穹窿部和睑结膜最为显着。偶可并发卡他性边缘性角膜浸润或溃疡(多见于流感嗜血杆菌Ⅲ型感染)。Koch-Weeks杆菌或肺炎双球菌性角膜炎一般为双侧性,结膜高度充血和水肿,可发生结膜下出血斑点,常伴有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等全身症状。

该病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和细菌,即可诊断。对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者、儿童和婴儿结膜炎严重者,以及对治疗顽固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全身症状的还应进行血培养。

本病一般具有自限性,即使不予治疗也可在10~14天痊愈,用药后可在1~3天恢复。但因葡萄球菌或Morax-Axenfeld菌引起者,易并发眼睑皮肤的炎症,是本病慢性迁延(睑结膜炎)。治疗时,可根据致病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滴眼液,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分泌物较多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治疗原则处理。对伴有咽炎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儿童,应同时口服抗生素。但要注意用药的适应症和副作用,特别是氯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该病传染性极强,尤其是儿童生性好动,如不注意预防,往往一个孩子得病很快蔓延全家或整个幼儿园。因此要严格搞好个人卫生和集体生活。提倡勤洗手、洗脸和不用手或衣袖拭眼。急性期患者需隔离,以避免传染,防止流行。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等。一眼患病时应防止另眼感染。切记患眼不能遮盖,否则加重病情。

综合了以上的这些相关的内容,我们应当对于红眼病的相关知识认识的差不多了,红眼病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常见的眼科疾病,因此大家要提高警惕,如果红眼病发生在了身边的话,那么要及时的进行相关的治疗,还要注意护理。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