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糜烂性胃炎饮食,常见的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导读: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粘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

一、糜烂性胃炎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首先,对于糜烂性胃炎患者来说,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必须卧床休息,如果手术以后还发生呕吐的现象,那么就要采取禁食的办法了,只能通过大量的喝水来排除身体里的毒素,同时补充身体因呕吐而流失的水分。

其次,如果患者能够吃东西了,那么前几天还是要吃流食,比如说米汤之类的,不能吃甜口的,可以往里面放一点盐。这是糜烂性胃炎饮食注意的第二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刚刚做完手术,胃部尚无法承受过硬的食物,还需要一定的恢复期。

第三,不管你都想吃或者其他原因,牛奶、豆类等产气的食物是绝对不能吃的。在糜烂性胃炎饮食中,这些食物是属于禁止食用的,所以患者和家人一定要予以重视。胃部已经出现了一次溃疡,甚至是穿孔,如果在不加以重视的话,那么最后遭罪和痛苦的还是你自己。

二、常见的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一、外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的粘膜屏障,导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

肾上腺皮质固醇会引起盐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增加,而胃黏膜细胞更新缓慢而导致的糜烂性胃炎。

二、内源性因素

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灼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

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粘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

严重休克可致5-羟色胺及组胺等释放,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粘膜,后者则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损害胃粘膜屏障。

三、糜烂性胃炎的检查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常为多发性点状或弥漫性充血、糜烂,出血等;

②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

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2.实验室相关检查

①患者出现呕血或柏油样粪便提示急性大量出血时,血红蛋白下降,大便及呕吐物潜血检查呈阳性。

②幽门杆菌检测。

3.其他影像学检查

①胃肠道钡餐检查由于内镜技术的普及应用,目前不提倡进行胃肠道钡餐检查。钡餐检查往往不能发现糜烂性病变。因为钡剂可涂布于黏膜表面,使近期不能作内镜或血管造影检查,因而不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患者。

②血管造影术在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时,肠系膜上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可对出血进行定位诊断,出血间歇时则常为阴性。

四、糜烂性胃炎症状

1、糜烂性胃炎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

慢性糜烂性胃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治疗,有效地遏制疾病的发展,那么就会产生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2、大部分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反酸、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

萎缩性胃炎病人可有贫血、腹泄、舌炎和水瘦等,个别患者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所以提醒患者一旦出现胃肠疾病的症状,一定要到尽快进行治疗。

3、糜烂性胃炎起病较急,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单独黑粪者少见。出血常为间歇性。

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伴贫血。出血中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内镜检查,特别是发病24~48小时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可见胃粘膜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尤以高位胃体部多见。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