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致病原因

导读:心室前负荷过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内分流性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动静脉瘘等。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致病原因

 1.慢性心衰的病因:

(1)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这是引起心衰最常见原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代谢障碍(如缺氧,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其中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见于高血压,左室肥厚,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和(或)肺动脉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等。

(2)心室前负荷过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内分流性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动静脉瘘等。

(3)心室后负荷过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高压(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以及主,肺动脉口狭窄等。

(4)心室前负荷不足:导致左和(或)右心房,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这类疾病包括二,三尖瓣狭窄,心房黏液瘤,心包炎,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5)高动力循环状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维生素B1缺乏,体循环动静脉瘘等。

2.慢性心衰诱因:

(1)感染:尤其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因,其次是风湿活动,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导致心脏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2)过度体力活动,疲劳,情绪激动和紧张。

(3)妊娠和分娩。

(4)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动过缓,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5)输血或输液(尤其含钠液体)过多,过快。

(6)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7)药物作用:如使用负性肌力药或抑制心肌收缩力药,潴留水钠制剂以及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用量不足或应用不当等。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

1.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并发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可导致死亡,猝死占死亡总数的40%~50%,随充血性心衰的进展,其相对比例略有所下降,各种疾病致心衰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中,冠心病,风心病最高,注意有相当数量的心律失常不是由原发病所致,要寻找致心律失常的各种诱发因素,如缺血,电解质紊乱,与泵功能和电稳定性相互作用的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和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中毒和继发性疾病等,许多情况下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是一过性的,一旦诱因解除,心律失常也随之好转。

2.肺部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肺循环淤血,这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同时心衰是决定肺部感染病情严重性和预后的重要因子。

3.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性肝脏改变,早期表现为可逆性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可以导致心源性肝硬化。

4.肾功能不全:正常情况下,休息状态下血液主要分布在肝脏(17%~24%),肾脏(15%~19%)及脑循环(10%~15%);而运动状态时,高达70%的血液转移到肌肉群,心衰患者,无论休息或运动时,由于外周阻力的增加及心排出量的减少,肾脏可出现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和肾血流重新分布的变化。

5.水与电解质紊乱:心衰可出现顽固性水肿是由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和利尿抵抗等原因,同时肾脏的损害亦加重水钠潴留最终形成心-肾之间的恶性循环,心力衰竭时常并发各种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镁血症等。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检查

1.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低钾血症或缺钾;低镁血症,低钠血症。

2.心钠素(ANF)的血浆浓度增高,但在心衰晚期其浓度可降低。

3.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红细胞,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等。

4.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略有增高,显著增高者多见于急性右心衰竭,偶见于慢性右心衰竭。

5.可有轻度氮质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6.X线检查:左心衰竭时X线检查可发现左室或左房扩大,可出现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等肺静脉压增高的改变,慢性左心衰竭时,可见肺叶间胸膜增厚,或有少量胸腔积液,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者,X线检查显示心脏向两侧扩大,单纯右心衰竭者,可见右房及右室扩大,肺野清晰,此外,上腔静脉阴影增宽,可伴有两侧或单侧胸腔积液,由慢性肺心病引起的右心衰竭,有肺气肿,肺纹理粗乱及支气管感染征象。

7.血循环时间测定:左心衰竭患者臂至舌循环时间延长,多在20~30s(正常值为9~16s),右心衰竭患者其臂至肺时间延长,可达8s以上(正常4~8s);同时有左心衰竭者,臂至舌时间亦可明显延长;而单纯右心衰竭者,臂至舌循环时间应在正常范围。

8.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房,心室肥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基础心脏病变,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向量(PTF-V1)是反映左心功能减退的良好指标,研究表明,PTF-V1与肺动脉楔压有一定关系,可间接反映左房及左心室的负荷及功能状态,在无二尖瓣狭窄时,若PTF-V1,小于-0.03mm/s,提示早期左心衰竭的存在。

9.心功能检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心功能检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既往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泵功能衰竭,近来还用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伴发的心衰,尤其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发展,已广泛地用于各种心脏病变,在心力衰竭诊治,监护中具有重要价值。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

可减轻心脏负担,可以平卧或取半卧位,应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要时可适当应用*等镇静剂,*(0.05mg/kg)皮下或肌肉注射常能取得满意效果,但须警惕抑制呼吸。

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

给予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每次进食量应少些。婴儿喂奶宜少量多次,年长儿钠盐进入量每日应控制在0.5~1.0g以下,对水肿和呼吸困难者尤为重要。

3.限制入液量

重症和进液量不足的婴儿,可给予静脉补液,每日总量宜控制在75ml/kg,以10%葡萄糖液为主。电解质则根据生理需要和血液中电解质浓度而定,于24小时内均匀补充。心衰常伴有酸中毒,应给予碱性药物纠正,一般应用常规计算量的一半即可。

 4.吸氧

对有气急和发绀的患儿应及时给予吸氧。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