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有哪些 如何鉴别坐骨神经痛呢

导读:对症治疗,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萘普生等。

一、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有哪些

1、应针对病因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状稳定。

2、对症治疗,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萘普生等。肌肉痉挛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环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为一疗程。也可用1%-2%普鲁卡因或加泼尼松龙各1ml椎旁封闭。可配合针灸和理疗,保守疗法多可缓解。疗效不佳时可用骨盆牵引或泼尼送龙硬脊膜外注射,个别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4、卧床休息: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5、药物治疗: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6、理疗: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基本上通过治疗,都能很好的缓解症状,保持健康的状态。但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改正不良的工作姿势,那可以说是坐骨神经痛的源头所在。所以,平时多注意生活的细节,就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和治疗。

二、如何鉴别坐骨神经痛呢

一、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二、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三、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四、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坐骨神经痛有什么临床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根性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1.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

2.咳嗽、用力、打喷嚏时坐骨神经痛加剧。

3.平卧、休息时疼痛减轻,直立及活动后疼痛加剧。

4.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出现神经损害体征,如肌张力降低、拇趾背伸力减弱,感觉减弱等。

(2)马尾神经肿瘤为丛性坐骨神经痛

主要是骶丛病变,表现为腰腿痛同时出现,可沿一侧下肢的后侧向下放射,以后疼痛逐渐扩大至对侧下肢,疼痛多为持续性,尤其是夜间疼痛明显。

(3)状肌损伤

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等为坐骨神经分支损害。主要表现为受损神经部位以下的神经支配区疼痛,活动障碍及感觉障碍。

坐骨神经痛发病速度较快,若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脊椎异常的情况。以上是关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的简单介绍,希望您对于此种疾病重视起来。坐骨神经痛,发病突然,最好不要留患者单独在家。

四、坐骨神经痛会由哪些疾病引起呢

1.根性坐骨神经痛

(1)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最为常见的疾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此外还有腰椎管狭窄以及椎间孔狭窄和腰骶椎增生性脊柱炎

(2)其次是先天性畸形,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小关节紊乱与脊椎横突异常等。

(3)外伤及软组织疾病,如腰骶部骨折、黄韧带肥厚、肌纤维织炎。

(4)骨关节的炎症和感染,如强直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化脓性脊椎炎。

(5)其他一些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疾病等。

2.干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多为周围组织损伤或炎症,如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坐骨神经本身的局限性损伤、神经纤维瘤、下肢血管瘤及臀部肌注刺激性药物等。

3.丛性坐骨神经痛

丛性坐骨神经痛临床上比较少见,引起本病较为常见的疾病有骶髂关节炎、骨盆外伤、盆腔器官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及糖尿病等。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