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慢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 慢性腹泻的保健

导读:薏米、淮山、莲子、大枣各40克,百合、沙参、茨实、玉竹各20克,共煮汤,加糖,连汤带渣服食,是夏热天及体虚火旺不受温补之人的清凉补品。

一、慢性腹泻的保健

 慢性腹泻的保健

一、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二、饮食

 适宜食物

豌豆,豌豆苗,胡萝卜

忌吃食物

茼蒿,香菜,芥菜,茴香,洋

(一)、慢性腹泻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莲子(去心)50克,先煮成半熟,再与粳米(或糯米)同煮粥,加白糖调味食用。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涩肠止泻,抗衰老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脾虚慢性腹泻,大便溏稀,失眠梦多,夜多小便等症。大便燥结或感冒发热者不宜食用。

2、薏米、淮山、莲子、大枣各40克,百合、沙参、茨实、玉竹各20克,共煮汤,加糖,连汤带渣服食,是夏热天及体虚火旺不受温补之人的清凉补品。名曰:“八宝清补凉”。有健脾止泻,滋阴润肺,除烦安神作用,适用于肺虚咳嗽,慢性腹泻,体虚多汗,夜间口干失眠,梦多,男子遗精梦泄,妇女白带淋漓等症。

3、黄芪粥:生黄芪30-60克,浓煎后去渣取汁,粳米100克同煮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红糖、陈皮一克,再煮沸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消肿利水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内伤劳倦,体虚自汗,慢性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年老或体弱浮肿等一切气血不足之病症。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4、鲫鱼羹:大鲫鱼1000克,鱼腹内装入陈皮、缩砂仁、毕芨、胡椒各10克,大蒜2头,泡辣椒10克,食盐、葱、酱油适量,将鲫鱼入油锅内煎煮熟,加入适量水,用小火炖煮成羹即成,空腹食用。有醒脾暖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症。

5、糯米山药莲肉粥:糯米100克、莲肉30克、淮山药粉30克、大枣10枚。将糯米、莲肉、大枣洗净后放于锅内,加水适量煮沸,然后用文火焖至成粥,再入山药粉并搅拌,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吃时随自己口味加糖。

6、玫瑰花乌梅饮:玫瑰花3克、乌梅15克。将干玫瑰花研细粉备用;将乌梅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汁,捞去皮、核,加糖适量,即成乌梅酱。服法可将玫瑰花粉先放入嘴里,再用浓乌梅酱送服,每日1~2剂,以饭前空腹服为好。

 (二)、慢性腹泻吃哪些对身体好?

1、低脂少渣饮食: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腹泻加重,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2、供给高热量、高蛋白(蛋白补充产品,蛋白补充资讯)质(蛋白质产品,蛋白质资讯)膳食,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鱼、鸡肉、豆腐,刀工要精细,不要用大块肉,食物性状以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为主,还可适当加餐。

3、优质蛋白质食物中鱼、瘦肉、蛋类及各种豆制品少油腻、富营养,可适当选用。为了增加维生素C又不使腹泻加剧,可选用合纤维素少的水果,如香蕉、菠罗、苹果泥或煮熟的苹果。

4、慢性腹泻有脱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充淡盐开水,以弥补水和盐分的损失,如牛奶、藕粉、菜汁、果汁、鸡蛋汤、软面和稀粥等。

5、选择一些健脾止泻的食物,如苡仁、山药、大枣、莲肉(去芯)、栗子、芡实、扁豆、茶叶、大蒜、食醋等;

(三)、慢性腹泻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避免过敏性的食物。

2、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

3、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

4、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二、慢性腹泻的治疗

慢性腹泻的治疗

 慢性腹泻治疗概要:慢性腹泻的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明确病因时进行抗感染治疗、运用止泻剂如活性炭、次碳酸铋、*进行止泻以及有腹痛者及功能性腹泻者运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慢性腹泻详细解析:

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泻药和止痛药,以免造成误诊耽误病情。

 (一)病因治疗

抗感染

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适用于志贺菌属、沙门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等所致的腹泻。艰难梭菌感染可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肠结核应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治疗。阿米巴痢疾可选用甲硝唑。病毒性腹泻常不用抗生素。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亦不用抗生素,因现有抗生素治疗并无疗效,且增加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发生。一般在送检大便培养后,可经验性予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提示弯曲杆菌者应加用红霉素。

(二)对症治疗

1.止泻剂的合理使用

(1)吸附剂:白陶土、活性炭、思密达用于轻症腹泻。

(2)收敛剂:次碳酸铋、次硝酸铋、鞣酸蛋白用于分泌性腹泻。

(3)*类:勿用于感染性腹泻,老年体弱者应注意呼吸及中枢抑制作用,可用*、樟脑酊、可待因,现多用复方苯乙*1-2片临时口服。

(4)钙通道阻滞剂:可用硝苯地平、硫氮唑酮、匹维溴铵(得舒特),以选择性作用胃肠平滑肌者为最好。

2.其他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用于有腹痛者及功能性腹泻者;黄连素除抗菌作用外,有抑制腺苷环化酶(AC)的作用而治疗分泌性腹泻;赛庚定可能间接通过5-HT2抑制作用而止泻。盐酸咯哌丁胺(Ioporamide,商品名易蒙停)具有钙通道阻滞和抑制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而止泻,用于分泌性、动力性腹泻,可每次2-4mg临时处方。

三、慢性腹泻的症状

 慢性腹泻的症状

(1)对腹泻者应注意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等资料:如乳糖酶缺乏和先天性腹泻、病毒性胃肠炎多见于儿童;功能性腹泻、溃疡型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多见于青壮年;结肠癌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多见于女性;血吸虫病见于流行区农民和渔民等。此外应注意询间接触史、服药史、饮食习惯、旅行情况、腹部手术和放射治疗史等。

(2)起病与病程:起病急骤伴有发热,腹泻频繁者应考虑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引起的腹泻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且常呈间歇性发作;结肠癌引起腹泻很少超过2年;功能性腹泻一般不在夜间发作,在禁食情况下仍有腹泻,提示为分泌性腹泻;禁食后腹泻停止者为吸收障碍性腹泻。

(3)粪便性状:水样便见于各种分秘性腹泻,如大便量大于每日5L,则应考虑霍乱或内分泌肿瘤等引起的分泌性腹泻。蛋花汤样大便见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伪膜性肠炎。脓血便见于渗出性腹泻,如脓血仅附着于粪便表面,则提示直肠或乙状结肠病变。洗肉水样大便见于某些急性出血性肠炎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果酱样大便见于阿米巴痢疾或升结肠癌。酸臭的糊状便见于糖吸收不良,有油滴的糊状便见于脂肪吸收不良,恶臭大便见于蛋白质消化不良。

(4)注意腹泻的伴随症状或疾病:①胃肠症状。伴有腹痛多见于炎症性肠病,脐周或右下腹痛提示小肠性腹泻,左下腹或中下腹痛提示结肠性腹泻;②周身症状。是否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或亢进、营养不良和消瘦、失水、休克、症状性贫血、出血倾向等;③胃肠外症状。闭经、多饮多尿、多汗、手震颤、关节炎、皮肤病变、出血倾向、眼部症状、麻木、肢体运动障碍等。

四、慢性腹泻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腹泻的病因

 慢性腹泻病因概要:慢性腹泻可能有七个方面的原因:.肠道感染性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胰原性慢性腹泻、慢性工业中毒及其他中毒、免疫性疾病、功能性疾病、肿瘤引起、药原性腹泻。小肠或结肠的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加,粪便中水分稍有增加,也会产生腹泻。

 慢性腹泻病因详细解析

【病因机制】

(一)消化系统疾病

1.肠道感染性疾病

下列病原体常引起慢性蝮泻: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痢疾;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部分患者感染性腹泻后可出现肠易激综合征。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①热带性口炎性腹泻;②成人乳糜泻。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①消化不良:a.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b.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c.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管梗阻、肝内胆汁淤积、小肠细菌过多(盲袢综合征)等。

②小肠吸收面减少:a.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b.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③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4.胰原性慢性腹泻

5.肝、胆疾病所致慢性腹泻

 (二)内分泌代谢疾病

  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尿毒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三)慢性中毒

主要包括慢性金属中毒、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药物中毒、慢性工业中毒及其他中毒。

(四)免疫性疾病

主要包括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桥本甲状腺炎、免疫球蛋白A重链病、皮肌炎等。

(五)功能性疾病

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六)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七).药原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梨醇等。

 发病机制:

正常人每24小时约有9L水分和电解质进入十二指肠,其中2L来自饮食,7L来自分泌的消化液(涎液1.5L.胃液2.5L,胰液1.5L,胆汁0.5L.十二指肠液1.5L)。小肠吸收了90%的水分,仅有1.5L左右排至结肠,结肠又吸收了其中90%的水分,最终仅有100-200ml水分随粪排出。如果小肠或结肠的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加,粪便中水分稍有增加,即可造成腹泻。

 (一)渗透性腹泻或吸收不良性腹泻

正常人食糜经过十二指肠进入空肠后,其分解产物已被胃液、胰液、胆汁及十二指肠液稀释,空回肠内容物呈等渗状态,电解质含量与血浆相似。如果摄入不吸收的Mg2+或聚乙二醇溶液,或摄入乳果糖,或乳糖酶缺乏症者摄入乳糖等不能消化吸收的糖类,或消化不良,不能吸收的溶液增加了肠腔内液体的渗透压,这样血浆和肠腔内容物之间的渗透压差增大,血浆中的水分很快透过肠黏膜进入肠腔,直到肠内容物被稀释成等渗为止。各种原因的消化不良(不消化)或吸收不良亦可导致肠内容物增多。

 (二)分泌性腹泻

肠道分泌主要由黏膜隐窝细胞完成,吸收则靠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的作用,当分泌量超过吸收能力时可致腹泻。刺激肠黏膜分泌的因子可分为四类:①细菌的肠毒素,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毒素;②神经体掖因子,如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素、降钙素等;③免疫炎性递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④去污剂,如胆盐和长链脂肪酸,通过刺激阴离子分泌和增加黏膜上皮通透性而引起分泌性腹泻。各种通便药,如蓖麻油、酚酞、双醋酚汀、芦荟、番泻叶等也属于此类。

肠道分泌电解质和水分的机制相当复杂。近年发现,肠黏膜隐窝细胞中的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钙离子等的增加是诱导黏膜分泌的重要环节。以霍乱弧菌的毒素和VIP为例,都是先与上皮细胞刷状缘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苷环化酶-cAMP系统。致cAMP浓度增高,引起大量肠液分泌。难辨梭状杆菌是通过钙离子增加而引起分泌性腹泻。

 (三)吸收功能障碍性腹泻

由于食糜与吸收面接触障碍所致;如肠切除,肠改道术后及盲袢综合征等,常伴有细菌增殖、吸收不良及腹泻。肠黏膜正常,但因某种因素(如胰液减少)引起食物的消化不良。肠黏膜病变或因某些疾病(如小儿乳糜泻、成人热带及非热带脂肪泻等)使小肠绒毛减少或变形。又如肠黏膜正常,但由于肠系膜血管或淋巴管因淋巴瘤或炎症而发生梗阻。

(四)运动功能紊乱性腹泻

肠运动过快,食糜在肠管内停留时间缩短,投有充分吸收,可致腹泻。常见情况有:①肠道感染,炎症刺激肠管蠕动增强;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结肠痉挛、蠕动增加(肠易激综合征);③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所致之腹泻亦属于这种情况。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