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新生儿肺炎治愈后咳嗽新生儿肺炎防治知识

导读:但是,想要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还需要准妈妈在新生儿肺炎恢复后给予一个科学的护理,至于该怎样护理,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一、新生儿肺炎治愈后咳嗽

这是正常现象,说明宝宝还在恢复期,肺炎的恢复期是应该咳嗽的,这样才能把孩子肺部感染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势排出来。如果孩子现在一般状态都好,呼吸平稳,没有憋气的情况出现,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在两次喂奶之间喝些温水,另外多多叩背,让孩子把痰咳出来,很快就会恢复的。但是,想要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还需要准妈妈在新生儿肺炎恢复后给予一个科学的护理,至于该怎样护理,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1、了解住院情况记住医生嘱托

出院时家人应详细了解宝宝住院时的情况,除了疾病治疗和恢复的过程,还需要了解宝宝吃奶的情况,在医院每天吃几次奶,每次吃多少,几小时喂一次,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服用什么药物,是否需要复查等等。

2、改善宝宝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要新鲜,适当通风换气,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保持室内50%~70%的湿度,冬天可使用超声加湿器或在暖气上放水槽、湿布等,也可在火炉上放一水壶,将盖打开,让水汽蒸发。室内空气太干燥,影响宝宝痰液排除,会加剧呼吸困难。

3、注意呼吸道护理

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影响宝宝呼吸;宝宝安静时可使之平卧,须经常给宝宝翻身变换体位,以增加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如有气喘,可将宝宝抱起或用枕头等物将背垫高呈斜坡位,有利于呼吸。鼻腔内如有干痂,用棉签蘸水取出,防止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4、注意喂奶防止呛奶

应抱起或头高位喂奶,或用小勺慢慢喂入;每吃一会儿奶,应将奶头拔出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家人应耐心细致地护理和喂养。

5、严密观察宝宝变化

如有睡眠不安、哭闹或吃奶少等现象,可以咨询住院治疗时的主管医生。

以上就是准妈妈需要对于肺炎康复后的新生儿的一个护理,希望准妈妈在生活中谨遵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另外,对于没有新生儿肺炎的宝宝,也要注意宝宝生活环境的改善、呼吸道的护理、防止呛奶的发生等等相关的生活护理,让宝宝彻底的远离新生儿肺炎的侵袭,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新生儿肺炎发生的病因

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由于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后引起肺部化学性炎症反应/继发感染统称新生儿吸入肺炎。

(1)羊水吸入肺炎

在明显的宫内缺氧所引起的胎儿窘迫,出现喘气时,由于羊水内的脱落上皮细胞阻塞末端气道而引起呼吸困难,继之出现肺部化学性炎症改变或继发感染。

(2)胎粪吸入性肺炎

①在>42周胎龄分娩者,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超过30%,在<34周者极少有胎粪排入羊水。羊水胎粪污染曾被作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同义词,但其与Apgar评分、胎心异常、脐血pH等不十分相关,因此羊水胎粪污染伴胎心异常是胎儿窘迫和围产期出现并发症的标志。

②胎儿正常的宫内呼吸活动不会导致胎粪的吸入,而在明显的宫内缺氧所引起的胎儿窘迫,出现喘气时,可使胎粪进入小气道或肺泡。临床有严重的羊水胎粪污染、胎心过快、脐动脉pH值低等都提示有胎粪吸入的可能而需积极干预。

③如宫内已有胎粪吸入或有羊水胎粪污染而生后大气道胎粪未被及时清除,随着呼吸的建立胎粪可进入远端气道,胎粪首先引起小气道机械性梗阻,当完全梗阻时可出现肺不张;当胎粪部分阻塞呼吸道时,可产生活瓣样效应,气体易于吸入而不易呼出,出现肺气肿,进一步可发展为纵隔气肿或气胸等气漏。由于吸入的胎粪对小气道的刺激,可引起化学性炎症和肺间质水肿;化学性炎症时肺气肿可持续存在而肺萎陷更为明显。胎粪中引起表面活性物质灭活的成分有溶蛋白酶、游离脂肪酸、胆盐、胎毛等多种物质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灭活。

④在窒息、低氧的基础上,胎粪吸入所致的肺不张、肺萎陷、化学性炎症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继发性灭活可进一步加重肺萎陷、通气不足和低氧。从而使肺血管不能适应生后的环境而下降,出现持续增高,即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约1/3的患儿可并发此症。

(3)乳汁吸入性肺炎

早产儿或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最易发生胃内容的反流吸入;在吞咽障碍、食管闭锁或气管食管瘘、严重腭裂或兔唇者每次喂养的量过多等也易发生乳汁吸入。吸入前由于局部刺激,引起会厌的保护性关闭,患儿出现呼吸暂停,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梗阻症状;吸入后出现呼吸窘迫和相应的X线片肺部浸润灶,临床表现与感染性肺炎常难以鉴别。由于肺水肿、出血等使肺顺应性降低,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在乳汁吸入性肺炎,气管吸出物可见乳汁或见带脂质的巨噬细胞。

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产前及产时感染由羊水或血性传播,致病的微生物与宫内吸入污染羊水所致肺炎相仿,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较多见,此外有B组链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CMV(巨细胞病毒)等病毒。产后感染以直接接触婴儿者患呼吸道感染时易传给新生儿;脐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行传播至肺而致肺炎;医用暖箱、吸引器、雾化吸入器、气管插管等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洗手不勤,输入含有CMV、HIV等病毒的血制品等,均可致病。医源性感染的高危因素:①出生体重<1500g;②长期住院;③病房过于拥挤、消毒制度不严;④护士过少;⑤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差;⑥滥用抗生素;⑦使用呼吸机交叉感染;⑧多种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72小时以上或多次插管。病原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多见。许多机会致病菌如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在新生儿也可致病。我国近年来在肺炎和败血症新生儿中表皮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不断增加。另外,厌氧菌、沙眼衣原体、深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亦应引起重视。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多见,见于晚期新生儿。易发生流行,同时继发细菌感染。出生后亦可发生CMV感染,病情比宫内感染轻。其他:如卡氏肺囊虫、解脲脲原体、衣原体都可致肺炎。

三、新生儿肺炎的检查诊断

检查

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1)羊水吸入肺炎X线检查可为密度较淡的斑片状阴影,可伴轻或中度肺气肿。

(2)胎粪吸入性肺炎①X线检查X线改变在生后12~24小时更为明显。典型表现为两肺散在密度增高的粗颗粒或片状、云絮状阴影,或伴节段性肺不张及肺气肿,可并发气胸和/或纵隔积气;合并PPHN(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时支气管影减少,肺透过度增加;合并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见肺透明膜病的特征性X线改变。胸片和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可不成正比。②血气分析动脉血气显示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如低氧血症很明显,与肺部的病变或呼吸困难的程度不成比例时,注意有无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

(3)乳汁吸入性肺炎X线检查可为肺门阴影增宽,肺纹理增粗或出现斑片影,可伴肺气肿或肺不张。反复吸入者可发生间质性肺炎,甚至纤维化。

诊断

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1)羊水吸入肺炎①病史:有胎儿宫内窘迫史或生后窒息史;②临床表现;③X线检查。

(2)胎粪吸入性肺炎①病史:常有明确的缺氧病史,如胎儿宫内窘迫(胎动和/或胎心异常)、产时窒息或慢性宫内缺氧病史;有羊水胎粪污染的证据,如羊水中混有胎粪、胎盘及患儿指趾甲、皮肤、脐带粪染以及口、鼻腔吸引物中含有胎粪;气管插管时声门处或气管内吸引物可见胎粪。②临床表现。③相关检查。

(3)乳汁吸入性肺炎①病史:常有诱因。早产儿多见,尤其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有吞咽协调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食管闭锁或气管食管瘘;严重唇、腭裂者。②临床表现。③X线表现。

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①病史:注意询问高危因素。如宫内-孕妇妊娠期感染史(早期病毒为主,晚期细菌为主)、羊水穿刺操作、绒毛膜羊膜炎及胎膜早破等;产时-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羊水有臭味或胎盘糟粕等;生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史、脐炎、皮肤感染以及有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如出生体重<1500g、长期住院、机械通气超过72小时、侵入性操作、长期静脉营养等。②临床表现:宫内感染多于生后3天内出现症状,产时或生后感染多在出生3天后发病。临床轻重不一。轻症仅呼吸增快,重症呼吸困难明显,伴呻吟、吐沫、呼吸节律不整或呼吸暂停等。可伴发热或低体温、反应差、吃奶差等感染中毒症状。肺部可及湿啰音。重症常并发心力衰竭、DIC、休克、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等。③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X线特点因病原体不同而异,病毒感染时仅示两肺纹理粗或散在片状阴影;细菌感染时两肺野有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可伴肺大疱、脓气胸。早发型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肺炎胸片改变与RDS不易区别。④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血小板可降低。脐血IgM可升高。细菌感染时血CRP(C反应蛋白)多升高。⑤病原学的检测:气管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必要时做血培养。出生后1小时内胃液及生后8小时内气管分泌物涂片和培养均可提示宫内感染的致病菌。血清特异性IgM以及病原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⑥血气分析:判断呼吸衰竭及类型。

四、新生儿肺炎治疗方案

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1)羊水吸入肺炎

①对症治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头罩吸氧,或机械通气;

②预防和控制感染: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生素。

(2)胎粪吸入性肺炎关键是改善通气和氧疗支持。

①清理呼吸道:对有羊水胎粪污染且宫内窘迫的新生儿,需立即评估其有无“活力”,“无活力”即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肌张力低下,和(或)心率<100次/分。在分娩后呼吸出现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注意胃内容物也应吸净,避免误吸。有活力者需注意监护其是否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等表现。

②监测和观察项目: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氧饱和度。密切观察呼吸窘迫症状和体征,减少不必要的刺激。X线胸片监测肺部病变,注意有无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

③氧疗:当PaO2<60mmHg或TcSO2<90%时,应根据缺氧程度进行氧疗,维持PaO260~80mmHg或TcSO292%~97%为宜。轻者选择鼻管、头罩给氧。当FiO2>0.4时可用CPAP(持续气道正压)治疗,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压力4~5cmH2O,临床及X线胸片提示肺过度充气时应小心,压力不宜太高。当PaO2<50mmHg,PaCO2>60mmHg时,常采用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机械通气,如胸片以肺不张为主或血气以低氧血症为主,初调时吸气峰压可稍高25~30cmH2O,吸气时间可适当延长,吸/呼比1:1~1.2,呼吸频率35~40次/分;如胸片以肺气肿为主或血气以PaCO2增高为主,初调时吸气峰压应稍低20~25cmH2O,吸/呼比1:1.2~1.5,呼吸频率40~45次/分。对于常频呼吸机应用无效或有气漏如气胸、间质性肺气肿者,用高频振荡通气,高频呼吸的频率为8~10Hz,可能有较好的效果。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时,可采用快频率(>60次/分)的常频通气,维持pH7.45~7.55,PaCO225~35mmHg,PaO280~100mmHg,TcSO297%~99%,通过碱化血液可降低肺动脉压,是临床上经典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NO吸入、高频振荡通气和体外膜肺(ECMO)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④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保暖、镇静,热卡供应,维持血压、血糖、血钙正常、纠正酸中毒等。保证入量,适当限制液体。注意胸部物理治疗,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尤其对机械辅助呼吸者。

⑤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国内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200mg/kg)治疗MAS(胎粪吸入综合征),应用后6小时及24小时血氧合状态显著提高,且早期应用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气漏的发生,改善氧合,缩短应用机械通气的时间。

⑥抗生素的应用:仅凭临床表现和X线片鉴别MAS和细菌感染性肺炎比较困难。常需要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积极寻找细菌感染的证据(血培养、气管分泌物培养等),以确定抗生素治疗的疗程。

(3)乳汁吸入性肺炎

①清理呼吸道:立即用吸管或气管插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改善通气和供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吸氧方式。X线胸片监测肺部病变,注意有无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

③预防和控制感染:选用广谱抗生素,可取气管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④对症治疗:保证营养。轻症者可少量多次喂奶,重症不能喂哺者需静脉输液,必要时给肠外营养。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①呼吸道管理: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定期翻身、拍背,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伴严重肺不张者行气管冲洗。

②供氧:维持血气PaO2在50~80mmHg之间。轻症予头罩给氧;当缺氧无改善且血气以低氧血症为主时,可CPAP治疗;血气PaCO2≥70mmHg者、或FiO2>0.8时,PaO2≤50mmHg者、或反复呼吸暂停者,需机械通气治疗。因肺炎时多伴有肺气肿,初调参数PIP(吸气峰压)20cmH2O左右,PEEP3~4cmH2O,呼吸频率40~50次为宜。

③控制感染:考虑细菌感染而病原未明时,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必要时联合应用。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苄青霉素。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巨细胞病毒肺炎首选更昔洛韦。

④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⑤支持治疗保证热量和生理需要量,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避免误吸,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注意输液勿过快过多,以免心衰。可静注免疫球蛋白,连用3~5天,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