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饮食宜忌有哪些

导读: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一、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一、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

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预防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全世界都有的疾病,但以西方国家更为常见。其发病率在5~12/10万,流行率50~150/10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呈双峰状分布,第一个峰在15~30岁,第二个峰则在50~70岁,并以第一个峰发病为多,在15%~40%病人中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病的家族史。在美国,犹太人患者比非犹太人多,但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患此病者却较少。我国对此病尚无全面完整的统计,但就临床所见病例而言,并非罕见,且有增多趋势。在预防此病方面,应积极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饮食宜忌有哪些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饮食宜忌有哪些?

 一、饮食适宜:1、宜吃含高热量的食物;2、宜吃含蛋白质的食物;3、宜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鱼。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丰富,容易吸收。熬汤或清炖。

小米。除了丰富的铁质外,小米也有蛋白质,复合维他命B、钙质、钾、纤维等等熬粥食用。

牛初乳、小白菜。含钙量高,而且含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做菜食用。

三、饮食禁忌:1、忌食油炸类食物;2、忌食易胀气的食物;3、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大肥肉。油炸食品不利于健康,而且油腻食物不利于消化吸收。其他油炸、烧烤类食物也要避免食用。

烟酒。吸烟有害健康,白酒刺激肠道粘膜可能加重病情。戒除烟酒。

辣椒。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上火也可加重病情。葱、蒜、胡椒等也要避免食用。

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d,和高热、腹痛。因此,本病的临床表现谱极广,从轻度腹泻性疾病至暴发性、短期内威胁生命的结局,需立即进行治疗。

体征与病期和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病员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尤为明显。中毒性巨结肠时可有腹胀、发热和急腹症征象。由于频繁腹泻,肛周皮肤可有擦伤、剥脱。还可发生肛周炎症如肛裂或肛瘘,虽然后者在Crohn病中更为常见。直肠指检总是疼痛的。在有肛周炎症的病例指检应轻柔。皮肤、粘膜、舌、关节和眼部的检查极为重要,因为如这些部位有病变存在,那么腹泻的原因可能就是溃疡性结肠炎。

 二、诊断

诊断上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因为约在90%~95%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因此事实上通过纤维乙状结肠镜检已能明确诊断。镜检中可看到充血、水肿的粘膜,脆而易出血。在进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溃疡,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水肿的粘膜,貌似息肉样,或可称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进展性病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腔可明显缩小,为明确病变范围,还是应用纤维结肠镜作全结肠检查,同时作多处活组织检查以便与克隆结肠炎鉴别。

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也是一项有助诊断的检查,特别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在钡灌造影中可见到结肠袋形消失,肠壁不规则,假息肉形成以及肠腔变细、僵直。虽然钡灌检查是有价值的,但检查时应谨慎,避免肠道清洁准备,因为它可使结肠炎恶化。无腹泻的病例检查前给3d流汁饮食即可。有腹部征象的病例忌作钡剂灌肠检查,而应作腹部X线平片观察有无中毒性巨结肠、结肠扩张以及膈下游离气体征象。

由于此病的慢性长期过程以及它的高恶变率,对10年以上病史的病例,宜每年一次钡灌造影检查或每6个月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

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为疾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最近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为3.8/10万,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此外,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他报道为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

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此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实上,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IgA运输正常,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总之,目前认为炎性肠道疾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由于宿主对外源性物质的抗原发生过敏,一旦肠的免疫启动建立--或许这种启动是建立在婴儿期微生物克隆化时期--任何增加粘膜对这些抗原渗透性的伤害,都可能诱发肠壁的炎症性反应。抗原的类型和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着炎症过程的性质,即发生克隆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疾病。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

病变开始时为粘膜基底Lieberkülin隐窝有圆细胞和中性多核细胞浸润,形成隐窝脓肿,光镜下可见覆盖的上皮细胞染色过浅和空泡形成。电镜中可见线粒体肿胀,细胞间隙增宽以及内浆网质增宽。随着病变进展,隐窝脓肿联合和覆盖上皮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邻近则有相对正常的粘膜,但有水肿,成为自肉样外貌,在相邻的溃疡间变得很孤立。溃疡区被胶原和肉芽组织放纵地生长所占领,并深入溃疡,但罕有穿透肌层者。在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时,这些病变可穿透整个肠壁,导致穿孔。所幸,这种类型的病变不多见,分别占15%和3%。病理变化为临床表现提供了清楚的解释。几乎每天有20次以上的血便。因为肠壁光剥、明显变形的粘膜已不能吸收水和钠,每一次肠蠕动都将从暴露的肉芽组织面上挤出大量血液。早期X线表现为结肠袋消失是粘膜肌层麻痹之故,钡灌肠中结肠短缩和僵直呈烟囱管状则是反复损伤后瘢痕形成的结果。

大多溃疡性结肠炎都累及直肠,但如病变局限在直肠则可称为溃疡性直肠炎。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病例的病变仅局限在直肠,而另一些则整个结肠受累。多数炎症向近端扩展,侵犯左侧结肠,约有1/3患者整个结肠受累,称为全结肠炎。在10%的全结肠炎患者中末端数厘米回肠也有溃疡,称为反液压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时病变区域都是相邻的,罕有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决定疾病严重性和病期的因素还不清楚,可能这些因素与免疫紊乱的范围有关。有证据表明前列腺素可能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具有重要地位,遗憾的是还没有关于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消炎痛有良好效应的报道。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