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因

导读:抵抗力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0。

一、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对于大家来说是比较难得,这种疾病一般容易发生在年幼的儿童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是危害性颇大的,脊髓灰质炎可以造成患儿的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障碍,然而通过一些列的技术分析,我们知道了脊髓灰质炎是可以传播的,下面就来看看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有哪些的介绍吧。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非常多,但是这种疾病一般只在儿童间传染,而且被感染者的症状没有传播源那么危险,大家也不能对此放松警惕,要相信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就在身边,一旦身边有孩子的话是比较危险的,所以,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家长们应该讲儿童放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

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

1.抵抗力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0.3%甲醛,0.1mmol/L酸及(0.3~0.5)×10-6余氯可迅速使之灭活,但在有机物存在时可受保护,加热至56℃30min可使之完全灭活,但在冰冻环境下可保存数年,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在室温中可生存数日,对紫外线,干燥,热均敏感,在水,粪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数月,氯化镁可增强该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故广泛用于保存减毒活疫苗。

2.抗原性质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每一个血清型病毒都有两种型特异性抗原,一种为D(dense)抗原,存在于成熟病毒体中,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传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种为C(coreless)抗原,存在于病毒前壳体内,含C抗原的病毒为缺乏RNA的空壳颗粒,无传染性,病毒在中和抗体的作用下,D抗原性可转变为C抗原性,失去再感染细胞的能力,加热灭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而成为含有C抗原的病毒颗粒,应用沉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天然D抗原及加热后的C抗原。

3.宿主范围和毒力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猴及猩猩均为易感动物,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相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在胞质内复制,同时释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野毒株,在实验室内经过减毒处理的病毒株称为疫苗株,疫苗株仅当直接注射到猴中枢神经系统时才能引起瘫痪,而对人神经细胞无毒性,疫苗株病毒,特别是Ⅲ型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可突变为具有毒性的中间株,对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最可靠鉴别方法是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原先存在于肠道内的其他肠道病毒(柯萨奇和埃可病毒等),可对口服疫苗株病毒产生干扰现象,使之不能定居于肠黏膜上及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

三、脊髓灰质炎有哪些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5~14天,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其常见的症状也有所差别。

一、前驱期

本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二、瘫痪前期

前驱期症状消失后1~6天,体温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肌群、躯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

三、瘫痪期

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大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可分以下几型:

1、脊髓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占瘫痪型的5%-10%,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为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四、恢复期

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五、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

四、脊髓灰质炎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的具体介绍:

1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瘫痪患者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易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高热出汗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及血气改变皆可引起严重生化紊乱补液过多可引起水肿和低钠血症。

2心肌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电图T波ST段和P-R间期改变见于10%~20%病例。

3高血压:可由下列因素引起:①缺氧;②由于下视丘受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进而引起视网膜病惊厥和神志改变。

4肺水肿与休克:发病机制未明常见于死亡病例的末期。

5消化道穿孔与出血:曾观察到胃和十二指肠的急性扩张盲肠穿孔十二指肠胃和食管的急性溃疡整个胃肠道的多发性糜烂伴有大出血和肠麻痹等。

6肺不张与肺炎:常见于严重延髓性麻痹(第Ⅸ和第Ⅹ脑神经受累)或球脊髓麻痹导致呼吸肌瘫痪或吞咽肌瘫痪可因气管切开而加重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往往耐药化学预防亦无效。

7泌尿道感染:常与留置导尿管有关化疗与潮式引流通常无效由于长期卧床与钙的动员常导致肾结石并发感染多饮水限制含钙食物酸化小便使用水杨酸制剂及早期活动可减低结石发生率。

8关节病:在瘫痪病例的恢复期可发生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征表现为大关节的红肿疼痛和压痛。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