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孩子不吃饭的治疗 小孩子厌食的家庭调养办法

导读:脾胃气虚证候: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

一、小孩子不吃怎么办最好

1.脾运失健

证候: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治则: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1)主方:金不换正气散加减。方药:苍术、藿香、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舌苔白腻加半夏、佩兰。

舌苔黄腻加薏苡仁、青蒿;腹胀便干加枳实、厚朴;大便偏稀加山药、焦建曲;乳食不化加麦芽、莱菔子

(2)中成药:小儿香橘丹。

2.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治则: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1)主方:异功散加味。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焦建曲。

舌苔白腻加苍术、扁豆;脘腹作胀加木香、香附;大便稀溏加煨姜、益智仁;水谷不化加山药、焦山楂;多汗易感加黄芪、防风。

(2)中成药:儿康宁口服液。

 3.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偏干,小便色黄,面黄少华,皮肤失润,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治则:滋脾养胃,佐以助运。主方:养胃增液汤加减。方药:沙参、石斛、玉竹、乌梅、白芍、甘草。佐以香橼皮、谷芽、麦芽。

脾气薄弱加山药、扁豆;口渴引饮加天花粉、芦根;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瓜蒌仁;阴虚内热加丹皮、知母;夜寐不宁加酸仁、莲子心。

二、小孩子厌食的判断标准

厌食症患者并非真正厌食,而是为了达到所谓的“苗条”而忍饥挨饿,其食欲一直存在。患者为控制体重、保持苗条的体形而开始节食或减肥。常见的方法有限制进食,为限制每日热量,通常吃得很少;还有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进行过度体育锻炼,滥用泻药、减肥药等。

厌食症患者存在对自身体像认知歪曲,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型和体重,尽管与多数人一样,甚至非常消瘦,仍坚持认为自己非常肥胖。AN患者对自身胃肠刺激、躯体感受的认知也表现出异常,否认饥饿,否认疲劳感;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和压抑亦缺乏正确的认识。否认病情是该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患者拒绝求医和治疗,常常由家属发现其消瘦、进食甚少、腹部不适、长期便秘、闭经等问题而带其到医院就诊。

此外,厌食症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状。还可表现为过分关注在公共场合进食,常有无能感,过度限制自己主动的情感表达。10%~20%的AN患者承认有窃食行为;30%~50%的患者有发作性贪食。

厌食症作为新世纪一种可怕的疾病,它的产生已经不能用纯粹的医学手段来治疗恢复。更大一部分的厌食症完全是心理疾病,需要长期的有效的心理疏导。但是一个个现实的病例在说明,厌食症的心理疏导也很难见到效果,所以,一定要远离厌食症。

三、小孩子厌食的危害说明

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机体功能的下降,严重贫血、恶液质、心率慢、易感染,因而威胁生命。在低于标准体重65%以下时,病人的死亡率高达10~15%。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期,本病使他们的身心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影响性的成熟发育,使日后病人的性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也带来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故应予重视,及早进行治疗。

病情较轻者对性行为将采取消极态度,她们的性心理发育较慢,结婚较迟,性欲低下,婚姻关系不成熟,害怕阴道检查和分娩疼痛。对自己的性感受和性行为常常感到内疚和自责,出现心理冲突,能参与性活动但多无反应,不能享受性快感,对男子的依赖性强。如果保持活跃的性活动,她们可能因为盆腔区域脂肪的减少而出现性生活疼痛或不适,性生活时也将缺乏润滑。这种疾患也见于男性,说明这些病理变化并无性别依赖性。

神经性厌食症常导致闭经并继发生育力下降,但重新获得规律性月经周期将直接与病人的体重恢复的程度有关,大多数继发性闭经的妇女在体重恢复正常后月经也恢复正常,过早的绝经是相当罕见的。至于具有原发性闭经的神经性厌食症妇女能否获得正常的月经周期则尚无定论。

即使这些妇女康复后仍面临社交能力不强的问题,她们拥有的结婚或维持性关系的机会往往较少。她们可以获得生育能力,只要她们能获得相应的体重恢复,她们的子女在出生时和儿童期都是正常的,但新生儿期的死亡率却明显增高。她们在抚养孩子时总是有意识地限制孩子的热量摄取,对这些情绪不稳定的母亲的子女应给予适当的监护,以防孩子发生营养不良。

四、小孩子厌食的调养办法

(一)起居调养法

厌食的产生大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正确的喂养方法有关,因此应纠正不良习惯,不能偏食、挑食,饭前禁止零食和水果,以免影响食欲。孩子进食时,家长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可过分勉强,更不能因孩子不愿进食而打骂或恐吓,避免造成心理创伤而加剧厌食症。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鸡内金粉,每日2次,每次1.5克,吞服。

(2)生黄芪6克,白术6克,茯苓6克,木瓜6克,石斛5克,谷芽5克,神曲3克,冰糖8克,水煎服,7剂为1疗程。

(3)生谷芽15克,荷叶6克,香橼皮6克,佛手6克,白芍15克,甘草3克,使君子15克,冬瓜子12克,水煎内服。

(4)生姜250克,党参250克,山药250克,蜂蜜300克。生姜取汁,党参、山药研末,搅匀后慢慢熬成膏。每次服5克,每日3次,连服数日。

2.中成药方

(1)香砂养胃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2)枳术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3)人参健脾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