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如何解决痰多问题 痰多的原因

导读:上述内容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痰多如何解决痰多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了,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助到大家。

一、中医解决痰多的方法

1、用消炎药和去痰药,做到标本兼治。千万不能滥用止咳药,只治标不能治本,弄不好会加重病情。

2、自我按摩:按摩鼻、喉两个部位。鼻部按摩:用弯曲的拇指顺鼻骨,两侧、上下按摩44下。再把双手掌放在喉骨部位,双手上下按摩66下。早晚各一次。

3、晨起喝水:早上起床后,按摩之前先喝一杯白开水。以上方法要全年坚持,才见效果。我用以上方法运行三年多,现在呼吸道畅通,一年四季也不咳嗽、痰也少的多了。

4、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疏通鼻道,减少鼻腔内病毒数量,减轻鼻腔炎症,最终消除鼻源性痰。

另外,如果痰多时间比较长,最好去医院检查下肺部,平时不要着凉,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上述内容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痰多如何解决痰多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了,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助到大家。

二、导致痰多的原因有哪些

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古人早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肺的功能为主管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份和体液)凝聚而成痰。脾的功能主管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影响运化功能,水湿停聚而成痰。

痰多的原因很多,以下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

1、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2、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3、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4、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三、肺炎痰多时应怎样护理

炎病人的痰主要由呼吸道的分泌物、脱落的上皮细胞、部分炎性细胞及细菌所组成。如果痰不能及时咳出,就会阻塞在支气管,加重肺炎患儿病情。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要多加鼓励以咳痰,即通过咳嗽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所以,肺炎时,应多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尤其是含可待因类的止咳药)。年龄较小的患儿,若条件允许可多抱抱,以免肺部长时间受压,发生坠积性充血,使肺炎加重,平时应定期翻身、拍背,以助排痰。

如果喉中痰鸣、气急、咯痰不畅,应及时吸痰,防止窒息。如痰液较粘稠,宜多饮些水,倘若口服困难,可适当补液以稀释痰液,同时,口服祛痰药物。如化痰片1~2片/次,日3次;鲜竹沥水10-20ml/次,1日3次;祛痰灵5~10ml/次,日3次;棕色合剂1ml/岁·次,1日3次。

另外,可用α-糜蛋白酶2.5~5mg,氟美松2.5~5mg,庆大霉素4万μ~8万μ,加生理盐水10~20ml,雾化吸入,每次15分钟,1日1次。5天为1疗程,化痰效果明显。

四、吃这些食物对于痰多的人好

1、川贝

梨,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常将梨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入川贝粉1~3克,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

2、蜂蜜白萝卜

取白皮大萝卜1个,蜂蜜。把萝卜洗净后,挖空中心,放入蜂蜜,放入大碗内,加清水蒸煮20分钟,熟透即可食用。每天早晚各1次,适量服用。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痰多者。

3、甘蔗马蹄

红皮甘蔗1段,马蹄。将甘蔗洗净去皮,压榨取汁,马蹄压取汁,二汁倒人杯中混匀即可。

4、百合银耳汤

银耳6克,百合9克,竹沥4.5克,水800毫升。将白木耳洗净,以常温水泡约15分钟,待其泡开后捞起备用,将百合、竹沥及泡开的银耳放入装满800毫升水的小锅中,并放入电饭锅,外锅倒入1碗水(约250毫升),隔水煮至电饭锅开关跳起即可取出食用。若嫌味道不佳,可依个人喜好添加蜂蜜调味。

银耳具清肺化痰之效,百合能清肺润燥,竹沥可清热豁痰。三药煮汤食用,对于改善热性咳嗽痰多症状有不错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经常腹泻的患者不适用此方。

5、桂枝桔梗茶

桂枝6克,桔梗6克,菟丝子6克,水800毫升。上述药材简单冲洗后,放入装满800毫升水的小锅中,并放入电饭锅,外锅倒入1碗水(约250mL毫升),隔水煮至电饭锅开关跳起即可取出食用。

桂枝具通阳祛寒之效,桔梗能宣肺祛痰,菟丝子可补肾益精。三药煮汤食用,对于缓解改善寒性咳嗽痰多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