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药物过敏怎么办 常见药物过敏的症状及处理方式药物过敏的3种常见症状

导读:而首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前次用药有关,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药物过敏的3种常见症状

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属于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而在不少情况下,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综合。

 1、药物热

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

*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而首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前次用药有关,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C,甚至40°C以上。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

*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药物疹

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或甚至终生不退。

3、血清病样反应

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它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

二、8种常见药物过敏症状及处理方法

1、克林霉素反应:

症状:腹痛。处理:地塞米松5mg静注5%gs100ml654-210mg,不痛即停挂,口服奥美拉唑2粒、胃炎干糖浆2包。

 2、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症状:挂上5秒即休克。处理:肾上腺素1支肌注,后来考虑该病人应该是晕针。

 3、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症状:挂了大约100ml左右,恶心、呕吐胸闷。处理:赶紧换药换管5%gs250ml、地塞米松5mg。

 4、雷尼替丁口服过敏:

处理:停药,对症治疗。

 5、西咪替丁注射液:

症状:恶心、呕吐、头晕、心慌。处理:停药口服。

 6、奥美拉唑口服:

症状:服下10分钟,胸闷、大汗淋漓、恶心、头晕。处理:无最佳治疗办法时只有瞩多喝水,根据情况去医院,患者自诉大概有1个小时缓解了症状。

 7、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症状:挂了大约有5秒钟,病人说心慌、恶心、难受。处理:赶紧换药换空糖水水,大约有个3分钟正常。

 8、vc注射液:

症状:挂了大约2分钟,病人说恶心、难受、呕吐。处理:换药换空糖水稍后没有事情。

三、预防药物过敏的10个小常识

1、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讯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断定都应按要求准确操作,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及无菌操作原则,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3、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4、经药物过敏实验后凡接收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及更换药物批号,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5、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发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下降,影响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小心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抗过敏药物(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非那根)。

7、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8、液体输入注意相互之间配伍禁忌及药物与溶液之间的配伍禁忌,特殊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隔开,其他如药物避光,使用特殊输液器等。

9、常规液体配制后最佳输入时间为4小时内。

10、夜间最好避免做抗生素皮试。

四、药物过敏的7个误区

 误区1: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它的剂量无关。例如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者,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分批注射,但事后绝大多数人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过敏反应;甚则有的患者只要闻到青霉素的气味也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误区2: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其实以往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的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误区3: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人认为只有西药才会引起过敏,中药不会过敏。虽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等,但是,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

 误区4: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时或用药后不久

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不少便发生在用药后20余天。

 误区5:出现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就行了

发生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误区6: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息斯敏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误区7: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会发生过敏反应。有个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