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支气管炎咳嗽怎样治疗 治支气管炎咳嗽的偏方

导读:把水壶置于炉子上,待水沸腾后,口对准壶嘴里冒出的蒸气,一口一口地吸入,时间为20-30分,每天2-3次。

一、巧妙治疗支气管炎咳嗽

1、注射疫苗

采用气管炎菌苗,一般在发作季节前开始应用,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0.1ml开始,每次递增0.1~0.2ml,直至0.5~1.0ml为维持量。有效时应坚持使用1~2年。

核酪注射液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每周肌肉或皮下注射2次,每次2~4ml;或卡介苗素注射液每周肌肉注射3次,每次1ml含卡介苗提取物于重0.5mg,在发病季节前用药,可连用3个月,以减少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

必思添Biostim克雷白肺炎杆菌提取的糖蛋白首次治疗8天,2mg/d,停服3周;第2次治疗8天,1mg/d,停服3周;第3次治疗8天,1mg/d,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可预防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抗病能力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要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坚持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当然只靠加强锻炼是不够的,要配合使用一些国内常用的医疗器械,积极的佩戴哮喘治疗带以调节和改善脏腑器官的机能,以中医经络针灸理论为基础,作用于人体任督二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以及心俞、肺俞、膻中、大椎等穴位从给根本上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达到通调气机、活血化痰、宣肺平喘、消炎镇痛的目的。

二、6偏方治支气管炎咳嗽

1、吸蒸汽法

准备一个水壶,装小半壶水。把水壶置于炉子上,待水沸腾后,口对准壶嘴里冒出的蒸气,一口一口地吸入,时间为20-30分,每天2-3次。(注意口与壶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烫伤。)效果显著。

2、秋梨膏

鸭梨20个,鲜藕1000克,生姜300克,熬成汁后,加入冰糖400克,浓缩成膏,早晚各一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黄瓜鸡蛋法

先准备好新鲜的黄瓜,之后再准备几个鸡蛋,并且将其煮熟。在特定的天,不能吃饭,只吃黄瓜和鸡蛋,也不要喝水。

4、蜂蜜鸡蛋法

蜂蜜40毫升,鸡蛋一个,将蜂蜜放入锅中,微炒,加水少许,沸腾后,打入鸡蛋,每天早晚空腹各吃一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5、西瓜法

大西瓜十斤,生姜200克,切成片,放入西瓜,隔水蒸3-4个小时,在伏天连汁带瓜皮分几次吃下,效果很好。西瓜清热利尿,功在药上,古人称为白虎汤。

6、三子法

炒苏子9克,炒萝卜子9克,白芥子15克。将三种药捣成末,装入绢袋,用水煎,每次喝半碗,每日2次。效果显著。

三、支气管炎咳嗽患者注意事项

1、积极排痰

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苭物的同时,可尝试使用镇咳、祛痰的荮物。而对于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患者以及痰量较多的患者,要以祛痰为主,不要选用较强烈镇咳的荮,以避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2、避免呼吸道感染

在急性发作期,一定要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苭物治疗。而在急性感染控制后,患者要及时停用抗菌的荮物,以避免长期应用而引起副作用。

3、加强体质的锻炼

患者要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可以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可适当得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要时刻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能让屋内太,干要有一定湿度,注意控制以及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5、搭配健康饮食

多食用瓜果蔬菜,远离烟酒。

四、支气管炎咳嗽又有痰怎么办

祛痰、镇咳的药物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病人尤应坚持用药。注意使用润肺,清除肺部淤积毒素,促进肺部纤毛运动的何时消喘方,百合蜂蜜水等。

治疗支气管炎咳嗽从肝肾入手,进而综合全身调理,从而全面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平衡素体阴阳。

清淡、低钠饮食

清淡、低钠的饮食能起到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常见的食品有梨、莲子、柑橘、百合、核桃、蜂蜜、菠萝、白果、鲜藕、大白菜等。同时,这类食物还可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量。

饮食调整,体重正常的患者给予平衡饮食,以增加呼吸道的抵抗能力;体重低于正常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蛋白饮食,以利于受损伤的支气管组织修复。患者由于消化道细胞缺氧而使得食欲减退,应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每天可分为6次。供给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供给量为1.2~1.5克/千克·天,应以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为主。

支气管炎咳嗽急性发作期,特别是发热时,应进半流素食,多饮水,以湿化痰液,利于咳出,同时又可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