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导读:2通常,血液中凝血和抗纤溶物质的增多,是血栓形成的基础,而血小板的增多,粘附性和聚集性的增强又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有哪些因素会诱发静脉血栓出现

 1·一般情况下,静脉血栓形成经常发生于手术后、骨折、产后等,其中血流缓慢是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所见的病人亦大部分发生在左下肢。除此,静脉的瓣膜袋、腓肠肌静脉窦,也是造成血流缓慢的因素。血液组成成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2·通常,血液中凝血和抗纤溶物质的增多,是血栓形成的基础,而血小板的增多,粘附性和聚集性的增强又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造成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很多。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

 3·另外,血小板增高,在血小板内合成的血栓素(TXA2)在血液中也增高,TXA2具有高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的作用。随着血小板聚集的增强和TXA2的不断增多,具有强扩血管和解聚血小板作用的前列环素(PGIz)的生成就会相对减少,因而就不能消除TXAz的生物效应,最终形成血栓。

 4·手术中和手术后在应激的情况下,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呈一时性增强,随后逐渐减弱。通常由静脉内膜合成和释放的前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解酶二者抑制物的浓度均有增加。此外,创伤及大面积烧伤,由于严重的失血、脱水,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也可增加血液的凝固度。

二、静脉血栓有哪些治疗方法

中药疗法:

 (1)单味中药:丹参注射液(4.0g/2m1)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或丹参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1~2次/d;或丹参片3~4片,口服,3次/d。

 (2)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毒型:治以化湿行痹,清热解毒。方用生苡仁、黄芪、板蓝根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黄柏、玄参、当归、苍术、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天服2次:

②湿热瘀阻型:治以清热祛湿,化瘀通络。方用丹参、黄芪各30g、黄柏、当归、赤芍、金银花各15g,苍术、红花、玄参、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③血热瘀阻型: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用紫草20g,丹皮、赤芍、益母草、毛冬青各15g,广西角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④阴虚瘀阻型: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方用黄芪、水牛角各30g,白芍、生地、金银花各15g,丹皮、红花、当归、蜈蚣、全蝎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⑤气血两虚型:治以补气养血,调和营卫。方用黄芪30g,党参、白术、当归各15g,白芍、茯苓、熟地、川芎、肉桂、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3)针刺疗法:上肢取曲池、内关、合谷,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30min~1h,10~15天为一疗程。静脉血栓形成西医治疗方法

 全身疗法

(1)抗凝剂:如肝素和双香豆素类药物不仅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增长,而且能阻止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应用时必须每天测定凝血时间和血中凝血酶原含量。

 (2)溶栓剂:在发病3~5天内,可应用人纤溶酶,促使血栓溶解。尿激酶和蝮蛇抗栓酶也可使用。

(3)低分子右旋糖酐:为血浆增容剂,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减轻疼痛。剂量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5天为1疗程,7~10天后可重复。副作用为偶然可致过敏性休克,有人认为有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4)非甾体类抗炎剂:可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和保泰松等。

三、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一)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是血栓局限于屈肌静脉窦内。通常小腿肌肉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主要依靠小腿肌肉的“泵”的作用,在小腿肌肉活动明显减少时,血液流速变慢,肌肉静脉窦血液淤滞,易成血栓。另外,小腿直接钝性外伤也是造成本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不影响小腿血液回流,所以临床表现较隐匿,往往被忽视。病人只是感觉小腿后肌群有饱胀感,小腿肌群中可有深压痛,homan征阳性。病情进展,可累及小腿主干静脉。

(二)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指小腿部位深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包括胭静脉、胫静脉和腓静脉。其中部分是由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蔓延而致,一部分突然发病。

临床特点是:突然小腿如物敲击,出现疼痛,行走时症状加重,患肢足部不能着地平踏。踝部明显肿胀,踝周正常凹陷消失。若胭静脉血栓形成,则小腿肿胀明显,胭窝可有压痛。胫、腓静脉血栓形成,肿胀仅局限于踝关节周围,homan征阳性,neuhof征阳性。

 (三)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髂总静脉、髂外和髂内静脉及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总称。血栓起源于髂、股静脉,因髂、股静脉为下肢静脉血流惟一的主干通络,所以此类发病急,症状重,患者多表现为先有腹股沟以下迅速胀痛和下肢广泛性疼痛,随后于腹股沟以下迅速出现广泛性粗肿,浅静脉怒张,可伴有发热,体温多升高,患肢肤色稍暗红,皮温略高,股三角区沿股静脉走行区明显压痛,股内侧可触及长条状肿物,小腿腓肠肌饱满,紧韧,压痛,homan征、neuhof征均阳性。

 (四)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

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形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发现。因此出现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的时间不一致。也可以由中央型向下扩展所致,其临床表现不易与中央型鉴别。

四、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的加重。

(3)卧床时,鼓励患者多做足部和脚趾活动。

(4)在使用用抗凝剂(肝素)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时间,避免因用量过大而引起大出血。

(5)溶栓治疗最好在血栓形成后3日内进行。

(6)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等并发症。必要时可采取先行下腔静脉置网术,再进行溶栓。

 2、术后护理:

(1)体位:卧床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2)饮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继续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同时要防止外伤。

(4)健康指导:鼓励恢复期的病人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预防措施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此外,有下列几种预防方法:

(一)机械预防方法国外采取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

(二)药物预防法主要是对抗血液高凝状态。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