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小儿遗尿症有哪些症状

导读: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

一、小儿遗尿症的病因是什么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

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5.环境因素

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6.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ADH

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7.其他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二、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表现

1.按发病时间分

(1)原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约占遗尿儿童的70-80%。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

(2)继发性遗尿: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约占遗尿儿童的20-30%。

本症通常可自愈,随年龄增大后遗尿消失,大多数在8岁以后就停止尿床。

2.按遗尿时间分(作为遗尿症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不严格的)

夜遗尿症(俗称尿床)和昼遗尿症。昼遗尿症患儿在白日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障碍等症状,在夜间肯定也遗尿,所以这只是一种习惯叫法。昼夜均有遗尿的患儿如不及时治疗可推迟到成年而不消失。

3.按发病原因分

(1)功能性遗尿: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3周岁以上儿童不自主的排尿,并且遗尿为唯一症状者。

(2)器质性遗尿:因神经系或泌尿系器质性病变而引起3周岁以上儿童的不自主排尿现象。

其中原发性遗尿一定为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尿可为原发性遗尿或继发性遗尿,故有原发功能性遗尿和继发功能性遗尿之称。继发性遗尿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质性的,出生即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只能称为器质性遗尿,无原发、继发之说。

三、怎样预防小儿遗尿症

【预防原则】

1、使患儿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控制睡前饮水量。每晚尿床的患儿。夜间按时唤醒排尿,逐渐养成自控排尿的习惯。

2、励患儿消除紧张怕羞情绪,建立战胜遗尿的信心,积极配合服药和各种其他治疗。

3、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

4、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

【预防措施】

1、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2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过多的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

2、家长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习惯,而且在睡觉前别让小儿太兴奋。因此孩子在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3、白天太累也会让孩子出现尿床现象,因此家长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4、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5、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家长需观察孩子容易尿床的时间,然后定好闹铃,提前半小时将孩子唤醒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四、小儿遗尿症的检测方法

检查

小儿神经性尿频,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独立性疾病特点,尿频,每3—19分钟一次,多数患儿每小时约4—6次。尿急,说要小便不能忍耐片刻。年龄一般2—11岁,病程一般在20天到至2年之间。

体格检查和尿液常规化验、尿培养均无异常发现,晚上睡觉后而尿频,尿急症状消失。小便次数基本正常。由于尿频、尿急,患儿十分苦恼,较大患儿整天为小便而奔跑,较小患儿经常尿湿裤子。由于尿频及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关于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神经机能是一神经机能性疾病,由于机能失调导致代谢障碍,产生血酸症和尿酸症,长期刺激膀胱三角肌引起尿频尿急的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常规正常而PH值偏酸,充分说明尿液是酸性。此病的治疗原则,首先纠正血酸及尿酸症,同时纠正中枢神经的失调,用扩胱缩泉片治疗,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使膀胱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从而达到减少排尿次数增加膀胱尿液蓄积作用,故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有明显的效果。小儿神经性尿频对患儿食欲影响不大,常被忽视,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一旦发现到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而误用抗菌治疗无效。

诊断标准

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

2.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