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抽血体检前注意事项是什么 抽血体检能查出什么病

导读:专家要求体检者在头天晚上进食后到次日上午,空腹时间要求超过10小时,这时人体血液内各种化学物质就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抽血体检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禁食。在抽血前一天最好不要吃高蛋白和太油腻的食物,不要饮酒,因为这些食物和酒精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含量比例,进而影响到检查结果。

二、空腹。因为人在吃东西后会使血液中物质含量有所变化,所以在饱腹抽血后很难得到稳定的化验值。专家要求体检者在头天晚上进食后到次日上午,空腹时间要求超过10小时,这时人体血液内各种化学物质就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放松。如果人太过紧张,就会导致血管收缩,造成抽血困难,所以在体检抽血时要让心情放松。

四、为了避免针口出血。在抽血后需用医用棉签进行按压,时间为三到五分钟,千万不要用手揉,否则会造成皮下血肿。如果在按压后有出血症状,需延长按压时间。

五、在抽血后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其中包括头晕,眼花,无力,要马上平躺,然后喝少量糖水,等这些症状有所缓解后继续进行体检。

六、如果抽血部位出现淤血症状,一天后用热毛巾轻敷即可使其改善。

如今有些人认为抽血会损失血,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抽血虽然看起来一抽好几筒,但每筒试管也就3~5毫升,一般体检加起来不足20毫升,正常人体平均有4000毫升血液,而且会自动再生,不用特别吃什么去补,很快就会自已恢复。

体检抽血注意事项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在抽血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不可以大意,否则,无法保证准确的体检结果。

二、体检抽血主要检查什么项目

由于血脂分析、血糖、血沉、血液粘滞度等化验项目易受饮食影响,一定要空腹抽血,特别是血脂分析,由于进食后可出现乳糜微粒血症,严重影响测定结果,故要求禁食12小时以上抽血。

健康检查抽血做的项目主要有:

1.血液常规检查。

2.肝胆功能检查:肝胆功能异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3.肾功能检查:肾功能异常。

4.血脂检查:动脉硬化、心肌梗塞、钙磷、血清铁、副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

5.肿瘤标记检查:肝癌、胃癌、卵巢癌等。

6.甲状腺功能筛检:甲状腺功能异常。

7.心肌酶:心脑病,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敏感指标。

以上就是关于体检抽血主要检查什么项目的有关介绍。想必您有了一定的了解。抽血化验不止可以查血常规,还可以筛查肝肾方面、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采血同时是有注意事项的:血液在空腹状态下,不能延迟太久,人体会随着正常代谢分泌胆汁,影响检测结果。

三、体检抽血能检查出什么疾病

1、红细胞计数检查:贫血或失血时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2、白细胞检查: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见于身体化脓性细菌感染;减少见于使用某些药物、某些疾病如流感、放射线照射、风湿类疾病、某些血液病等多种原因而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所致的感染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结核,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

3、血红蛋白检查: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以提供体内所必须的氧。女性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普遍比男性低,所以女性较易贫血。高值时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低值时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男、女属严重贫血,若比正常值低1—2g/dl并无大碍。

四、可以通过抽血检查的疾病项目有哪些

 1、查肿瘤仅是辅助诊断手段

AFP、CEA、PSA、Freeβ-hCG……目前,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许多“滴血认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甚至列入常规体检项目。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记物就可能会相应升高。在临床上,各种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其筛查意义在于提示作用。很多癌症发生时,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会升高,比如前列腺癌、肝癌等,它们属于特异性较强的癌症,肿瘤标志物会反映出癌症存在;但一些特异性不强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肠道肿瘤等,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往往并不出现异常。例如,甲胎蛋白(AFP)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检测出80%以上的肝癌及大部分生殖器肿瘤,如卵巢癌。但是,患了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AFP也会升高,怀孕时也可出现一时性升高。当然,如果肿瘤标志物检测值有非常明显的升高,癌症可疑度就非常大,应该做进一步检查。如果持续升高,就要怀疑是肿瘤在发展;如果一直没有明显的升高,一般是良性的疾病病病变,可能是炎症。但是,如果是癌症患者手术后发现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

2、查过敏源能找出过敏元凶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过敏等。人体一旦接触这些过敏源,就会产生许多反应,如身上出红疹、呼吸困难、口舌肿大、血压快速降低等。通过抽血检查,找出过敏源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在不清楚过敏源时不要随便用药,尤其是药膏,很多都含有激素,万一产生副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过敏源筛查检测只需要一滴血清,其特点是准确率高。另外,食物不耐受检查是唯一针对食物过敏的迟发反应检测手段,检测只需抽取1毫升血液。抽血前可正常饮食,无需特殊要求。 建议经常过敏的患者,可以抽血做过敏源筛查检测。如能找到过敏的原因并避免接触,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就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查血有助心脑血管病早发现

当人出现心悸、心绞痛、全身冒汗、头晕、面部潮红等情况时,要小心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可能性,特别是中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的疾病人群,有心脑血管家族病史者,吸烟、喝酒、应酬较多的人,工作压力较大、从事脑力劳动者,应考虑抽血检查。如果是为了防止心脑血管病,单纯抽血的检查项目应做血脂、血糖、血流变、血常规等检查,进一步可做心肌酶谱检查等。心肌酶检查是心脏受影响的灵敏指标,也是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需要注意的是,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餐后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大,因此,检查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对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很有意义。通常按规定先吃高脂肪饮食后,在餐后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抽血,检测甘油三酯浓度。在抽血检查中,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影响最大,而其他血脂成分受饮食影响不大。 另外,通过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抽血后利用“末梢血”检测活性氧毒性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般10分钟左右医生就可以得出一份即时体检报告,适用于血液黏度检测、心脑血管疾病检测、机体三大免疫功能测试。

 4、查基因只能检查特定项目

基因检测是从血液或其他体液和细胞中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目前,基因检测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只能检测大肠癌易感基因、家族性乳腺癌的基因突变、血友病A与B基因突变检查等特定项目,其他方面的基因标准没有确切定论。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