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儿腹泻推拿方法有哪些 宝宝腹泻饮食疗法有哪些

导读:医者以左手扶住患儿左手,用其拇指前端遮盖住患儿中指指根处,以右手拇指指尖端在患儿的内劳宫穴周围作顺时针方向运转50次左右。

一、小儿腹泻推拿方法有哪些

 1.补脾土:脾土穴位于大拇指桡侧边。医者用拇指桡侧缘沿患儿的左拇指桡侧缘从指端推向指根100~300次。

 2.补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医者以右手拇指桡侧缘沿患儿的左食指桡侧边从指端推向指根100~200次。

 3.清小肠:小肠穴位于小指尺侧边。医者以右手拇指桡侧缘沿患儿的左小指尺侧边从指根推向指尖100~200次。

 4.顺运内八卦:内八卦位于掌心内劳宫穴周围。医者以左手扶住患儿左手,用其拇指前端遮盖住患儿中指指根处,以右手拇指指尖端在患儿的内劳宫穴周围作顺时针方向运转50次左右。

5.摩腹:腹位于肚脐周围。医者用掌面作逆时针方向摩腹100~200次。

6.按揉中脘:中脘穴位于剑突下至肚脐的中间处。医者用右手中指按揉30~50次。

7.分推腹阴阳:该穴位于两侧季肋缘处。医者以两手拇指自剑突下沿两侧季肋缘分推10~20次。

8.按揉足三里:该穴位于膝下3寸胫骨外侧缘约一横指处。医者以拇指分别在两侧足三里穴上各按揉30~50次。

9.推箕门:箕门穴在股内侧,自膝上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医者以右手食、中指指面自膝向上直推50~100次,只推左侧适于水泻严重者。

 10.推上七节骨:七节骨穴位于第二腰椎至尾骨间的中间区。医者以右手食中指指面自尾骨向上直推100~150次。

 11.揉龟尾:龟尾位于尾骨远端。医者以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

以上治疗中患儿可正常进食,也可停用药物。每日推拿1~2次,可根据病情增加穴位。如呕吐者可下推天柱骨穴(医者右手食中指指面自上而下推颈椎正中区),有热者可清天河水(医者用右手食中指指面自患儿腕部正中直推向肘部),也可加“捏脊”保健穴,该穴位于第7颈椎到第5腰椎正中线两旁旁开1.5寸处。医者以双手拇指食指相对而捏自下向上捏3~5遍。

二、引起婴儿腹泻的因素有哪些

1.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叫肠炎:细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病毒引起的为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主要为肠道病毒。还有一种近几年来发现的轮状病毒,因其形态似车轮,因此而得名。致病性大肠杆菌炎多发生在夏季,所以也称夏季腹泻。病毒性肠炎多见于秋季,故也称秋季腹泻。这类腹泻也称感染性肠炎或感染性腹泻。

2·由于饮食质量问题引起腹泻的有: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常常又吐又拉,称为急性胃肠炎。因为食物的量或质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以致负担过重引起腹泻的叫消化不良,也即中医所说的“伤食泻”。

 3·其他:还有胃肠道以外的其他系统有病时,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引起腹泻者,称为肠道外消化不良。因食量不足引起的腹泻叫饥饿性腹泻。在正常情况下大便次数增多的称生理性腹泻。

三、怎么做可以缓解婴儿腹泻

1.千万不要禁食。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婴儿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已经加等辅助食品的婴儿,可将这些食物数量稍微减少。要根据婴儿口渴情况,保证喂水。

2.早期发现脱水。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病儿送到医院去治疗。

 3.预防脱水。用口服补液盐不断补充由于腹泻和呕吐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脱水便不会发生。口服补液盐(ORS)1000毫升,内含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医嘱,但预防脱水和治疗脱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补液盐含糖浓度为2%,研究证明这种糖浓度最利于介导盐和水进入体内,以补充腹泻时的损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认,是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的良药。

四、宝宝腹泻饮食疗法有哪些

1.萝卜泥:取新鲜胡萝卜适量,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煮烂或者蒸烂,取出胡萝卜,捣成糊状,然后加入煮胡萝卜的水调匀即可,每5~10克胡萝卜泥大约加100毫升胡萝卜水。此法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显著。

2.焦米糊:取适量小米,研末后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加适量的水煮成糊状,凉温后服下,每日2~3次。焦米糊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结构还能吸附肠道内的腐败物质,有祛毒止泻的功效,是宝宝腹泻的首选食物之一。

 3.蒸苹果泥:蒸熟了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因为苹果中含有果胶、鞣酸,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起到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将苹果洗净,带皮切成小片,放入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稍稍冷却后,用勺捣成泥状即可食用,平均每天吃2~3次。

4.马齿苋粥:马齿苋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作用,对病程较短、大便急迫、便色金黄的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将鲜马齿苋30克(或干马齿苋1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

5.山药莲子粳米粥:山药具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莲子亦有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腹泻日久、大便中带有不消化的奶瓣、食物的腹泻。将30克山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或小丁,20克莲子洗净后泡2个小时,和100克粳米一起煮粥,早晚服用。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