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支气管炎偏方治疗 支气管炎的预防

导读:秋梨膏:鸭梨20个,鲜藕1000克,生姜300克,熬成汁后,加入冰糖400克,浓缩成膏,早晚各一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一、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的偏方是什么

支气管炎偏方治疗 支气管炎的预防

 1、吸蒸汽法:准备一个水壶,装小半壶水。把水壶置于炉子上,待水沸腾后,口对准壶嘴里冒出的蒸气,一口一口地吸入,时间为20-30分,每天2-3次。(注意口与壶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烫伤。)效果显著。

2、秋梨膏:鸭梨20个,鲜藕1000克,生姜300克,熬成汁后,加入冰糖400克,浓缩成膏,早晚各一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黄瓜鸡蛋法:准备生黄瓜,煮鸡蛋。在数伏当天,不吃饭,只吃生黄瓜,煮鸡蛋。不能加盐,也不准喝水。

 4、蜂蜜鸡蛋法:蜂蜜40毫升,鸡蛋一个,将蜂蜜放入锅中,微炒,加水少许,沸腾后,打入鸡蛋,每天早晚空腹各吃一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西瓜法:大西瓜十斤,生姜200克,切成片,放入西瓜,隔水蒸3-4个小时,在伏天连汁带瓜皮分几次吃下,效果很好。西瓜清热利尿,功在药上,古人称为白虎汤。

三子法:炒苏子9克,炒萝卜子9克,白芥子15克。将三种药捣成末,装入绢袋,用水煎,每次喝半碗,每日2次。效果显著。

二、支气管炎怎么预防

支气管炎偏方治疗 支气管炎的预防

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可预防或减少本病发生。

三、支气管炎的营养食谱

支气管炎偏方治疗 支气管炎的预防

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米、麦、豆、薯类,随意选用。其中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健脾化湿,脾虚痰多者,尤宜食用。肾虚者则取黑豆、小米、小麦为佳。民间用豆腐与红糖同炖服,治慢性咳嗽有效。

肉蛋奶的选择:瘦猪肉、牛肉蛋白质丰富,可选用以补中益气,强壮身体。鲤鱼健脾利湿效佳,痰湿重者宜常煮汤食用。鱼肚、鲍鱼、海参补肾益精,咳嗽日久,年老体弱者可用之。

蔬菜的选择:藕、白茄子、豌豆苗、大白菜、菠菜、油菜、萝卜均可常食。芹菜、荠菜、黄花菜善清肝热;慈姑、木耳润肺止咳;生姜化痰驱寒;竹笋、丝瓜、冬瓜化热痰;萝卜下气化痰,寒热均可用。

水果的选择:梨、苹果、橘子、柑、枇杷、杏、柿子、荸荠等均属清热润肺之品,可供选用。对燥热干咳者尤为适宜。久咳痰湿者,可用石榴、银杏,止咳有效。

海腥油腻的食物:“鱼生火、肉生痰”,支气管炎病人应少吃黄鱼、带鱼、虾、蟹、肥肉等,避免助火生痰。油煎,油炸食物以及不发酵的食物不易消化,食用后阻碍脾胃运化,耗费津液,助湿生痰,致使咳嗽,咳痰表现加剧,无论是急性仍是缓慢支气管炎病人都应当忌吃油煎食物。

四、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危害

支气管炎偏方治疗 支气管炎的预防

肺结核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之一。活动性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两肺下部可听到湿罗音。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之一。胸部X线检查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心脏病。由于肺郁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肺癌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块影或阻塞性肺炎。痰脱落细胞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的潜在危害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早期没有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容易被患者忽略。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由于早期症状不重,而且病情进展缓慢,常不引起人们重视。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