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孕妇养生

为什么孕妇老是大便稀 孕妇老是大便稀怎么办

导读:大便不成形时可能导致大量水分丧失,会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

一、孕妇老是大便稀的原因

怀孕期间大便不好,考虑可能为孕期体内激素的改变所致,也不排除胃肠道疾病的可能,建议你到正规医院胃肠道科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孕妇最容易大便不成形,因为胎儿渐渐长大压迫孕妇的肠胃造成,可以在平时多吃促进肠胃消化的食物,如山芋等,不要吃干燥易上火的食物,每天多补充水分。

大便不成形是指反复大便稀软如烂泥,见水则散开,或伴有不消化之物。大便不成形是肠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如果长期大便不成形并且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就预示着是一种器质性的病变,另外大便不成形也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胆囊运动异常有关。大便不成形时可能导致大量水分丧失,会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

二、孕妇老是大便稀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孕妇老是大便稀 孕妇老是大便稀怎么办

中医认为这属于“濡泄”范畴,又称为“大便溏薄”或“便溏”。其本质原因是脾虚湿盛,其中脾虚为本,湿盛为标。脾虚又分为脾气虚和脾阳虚两种。脾运化水谷精微,与胃腑相为表里,胃主受纳,若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体虚等均可导致脾胃气虚,不能纳受水谷和运化精微,而导致便溏。脾阳虚则常因饮食生冷,直接造成中阳虚寒或久病体虚,或体衰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而致便溏濡泄。

大便不成形常提示大肠病变。

1、先观察大便的形态,是否夹杂血液、粘液、不消化食物等;

2、观察大便次数及便后感觉;

3、观察症状减轻或加重的影响因素;

4、去医院检查粪便常规、培养、隐血试验,排除肠道感染;

5、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排除息肉、肿瘤等;

6、一些必要的内分泌激素检查,排除甲亢、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

7、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三、孕妇老是大便稀的食疗

为什么孕妇老是大便稀 孕妇老是大便稀怎么办

调整饮食习惯

—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饭后不要受凉,要多食面食、豆制品、瘦肉、鱼、禽、蛋等高蛋白食品,及时补充身体所丢失的营养成分,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忌脂肪类食物:长期便溏者应忌食脂肪类食品,因为脂肪食品会加重消化道负担,特别是油脂的滑润通便作用会加剧便溏。

多食脱水食品

应多食干制蔬菜和易吸收水分的脱水食品,亦可在食物中佐以少量的偏涩性食物,如乌梅、橘子、石榴、萝卜、扁豆、牡蛎、淡菜等,均有涩肠止泻功能。

 饮食要充足

饮食充足不但能给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还能在大便的排泄过程中起载体作用。

药物可以选择补脾益肠丸,具温肾暖脾,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固泻的功效。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3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

每天早晚熬一砂锅稀饭,方法:一个小萝卜(红白不论,红的更好),一个西红柿(要不要无所谓,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一小块瘦肉(鸡蛋大小就足够了,不要也没关系,主要是为了营养),盐(不要搞咸了就好),当然还有水拉,开最小的火,一般熬一个小时就好了,要干要稀自己调节(水多少,熬多久,火大小),建议熬干点。

四、孕妇老是大便稀吃什么药

为什么孕妇老是大便稀 孕妇老是大便稀怎么办

中医治疗肠菌群失调——辨证施治

 1、感受寒湿

证候:发病较急,腹痛肠鸣,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口不渴,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楚,舌苔白,脉濡。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方药:霍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加减。霍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川朴6克,大腹皮10克,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若表邪重者可加荆芥、防风;胸闷纳呆,苔白腻,宜加苍术、泽泻。

2、湿热下迫

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干,小便短赤,或兼发热恶风,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场《伤寒论》加减。葛根15克,黄连9克,黄芩9克,甘草6克。可加银花、木通、车前子助其清热利湿,使表里双解,湿热分消,泄泻得止。湿邪重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热邪偏重者,可选添连翘、栀子、马齿苋。

 3、脾胃虚弱

证候:大便溏泻,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脘闷,纳差,食后即欲大便,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则:益气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加减。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扁豆15克,莲肉10克,陈皮10克,砂仁6克,苡仁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若脾虚运化呆钝,食积气滞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神曲、山楂、厚朴;若久泻气虚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提,止泻。

 4、脾胃虚寒

证候:腹痛隐隐,喜温喜按,泻下清稀,甚或完谷不化,手足欠温,口干不渴,舌谈,苔白,脉细缓。

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理中汤《伤寒论》加减。党参12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甘草6克。可酌加木香、砂仁、白豆蔻合用能温中健脾,顺气和胃。若中阳亏甚引起肠滑不禁,不能自敛,治宜温阳固涩,用理中汤加附子,并选添河子、*、赤石脂;若虚寒久泻而间杂热邪,或食湿滞积化热者,则出现寒热错杂证候,用连理汤化裁。

 5、脾肾阳虚

证候:黎明之前,脐腹隐痛,肠鸣即泻,泻后稍安,腹部畏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牌肾。

方药:四神丸《证治准绳》合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药》加减。附子10克,补骨脂12克,吴萸12克,肉蔻12克,五味子15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甘草6克。若腹胀加广木香;年老体衰久泻不止者可用四神九合养脏汤加减。

友情提醒:由于个人体质以及病情轻重的不同,个人不要轻易尝试,仅作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还请听从自己的医生意见。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