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四季养生

什么是手术 手术后的一般处理

导读:手术有哪些分类按学科分类可分为:普通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系手术、胸科手术、心血管手术、脑神经手术、妇产科手术、眼科手术、耳鼻喉科手术及整形外科手术等。

一、什么是手术

手术(shǒushù)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

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在治疗心脏预激综合征的手术时,可借助高功能电子计算机定位。有的手术操作也不一定要进行切割来破坏组织,如经各种内窥镜取出胆道、尿路或胃肠道内的结石或异物;经穿刺导管用气囊扩张冠状动脉,或用激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等。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

二、手术有哪些分类

按学科分类可分为:

普通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系手术、胸科手术、心血管手术、脑神经手术、妇产科手术、眼科手术、耳鼻喉科手术及整形外科手术等。由于外科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分工更精细,手术种类也更多而专门化。如普通外科中又分出头颈部、腹部、肿瘤、烧伤和器官移植等手术;整形外科手术也分为以功能为主的整形手术和以美容为主的整容手术,甚至以鼻、眼、乳腺等器官划分专一的手术。

按病情的急缓可分为:

①择期手术。施行手术的迟早不致影响手术效果。如十二指肠溃疡经内科治疗无效,而需行胃大部切除的病例。

②限期手术。施行手术时间虽然尚可选择,但不宜过久延迟的手术。例如胃癌、乳腺癌等各种癌的根治术,或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幽门梗阻准备行胃大部切除术等。

③急症手术。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施行的手术。如肝或脾破裂出血、绞窄性肠梗阻、硬膜外血肿、开放性骨折等。准备手术的时间应尽量缩短。

按手术次数可分为:

①一期手术。即一次完成的手术,绝大多数手术均属此类,如体表肿物切除等。

②分期手术。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需间隔一定时期分次完成的手术。如乙状结肠扭转,肠管已有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后,因结肠血循环不良,细菌较多,一期吻合不易愈合,故可将两断端外置作结肠造瘘(临时性手术),以后再做二期吻合术(永久性手术)。整形外科用分期手术法,可将腹部皮瓣经上肢转移到头颈部。分期手术中,以二期手术为多。

三、手术引起的并发症

什么是手术 手术后的一般处理

心血管意外

多见于原有心脏病或动脉硬化代偿功能较差的病人。手术打击、输血或输液过快过多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慌、气憋及心电改变等。对此类病人要加强心脏监测,控制输液速度,发现症状则根据具体疾患,给予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

肺膨胀不全和肺部感染

多见于老年和有慢性呼吸道感染史者。在胸或腹部大手术后,呼吸活动受影响,排痰不畅,呼吸道堵塞造成肺膨胀不全(也称肺不张)。主要表现为术后早期发慌,呼吸和心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可经X射线拍片证实。其主要预防和治疗方法为术后早期鼓励病人深呼吸;以双手从两侧向切口按压,限制切口张力后,嘱病人咳痰;每日吸入蒸气或雾化气2~3次,并给予抗菌药物。据统计,所有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7%,而在手术后死亡病例中,由呼吸功能不全引起者约占25%。

胃肠道并发症

①腹胀。为术后胃肠的蠕动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肠麻痹或胃扩张,见于胸腹部大手术、休克、缺钾或麻醉时吞入大量气体后。应及时放置胃肠减压管,持续负压吸引,直至胃肠的蠕动能力恢复,可闻肠鸣音或自肛门排气,一般约需3~4日。

②应激性溃疡。又称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见于各种大手术,如脑外科或黄疸病人术后。为广泛的胃粘膜糜烂出血,呕吐咖啡样液或排柏油样便,胃镜检查可确诊。除行止血抗酸治疗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疾患。

泌尿系并发症

①肾功能衰竭。见于大手术、失血、休克或严重感染后,平均每小时尿量不足20ml。应监测尿量,控制液体入量,必要时作透析疗法。肾功能衰竭(急性)。

②尿潴留。表现为术后下腹胀满,不能排尿或少量溢尿。治疗可用暗示法(流水声),站立排尿、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或放置导尿管。

切口并发症

除因止血不完善及有死腔造成血肿和积液外,还有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

四、手术后的一般处理

什么是手术 手术后的一般处理

从手术完毕到病人基本上恢复健康的这一段时间,称为手术后期。手术后处理的目的,是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使病人顺利恢复健康。一般中型手术约需7~14天。

一般反应及处理:

最常见的反应有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呃逆等。①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开始感觉切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明显减轻,故中、大型手术后24小时内,可常规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或*10mg,应安静休息、避免用力活动,以减轻疼痛。②发热。术后开始阶段为组织分解期,特点为轻度发热、不思饮食。一般在38℃以下,3~5日恢复正常。若发热持续一周以上或不断升高,应考虑并发感染。③恶心、呕吐。常见病因是麻醉反应,待má醉药物作用消失后即可缓解。若无其他原因,不作特殊处理,但要防止误吸。若伴有严重腹胀,则可应用持续性胃肠减压。④呃逆。术后呃逆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刺激所引起,可采用压迫眶上神经、短时间吸入二氧化碳、胃肠减压、给予镇静药物或针刺等。

手术后的宜食:

1、富含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牛奶、鸡、鸡蛋、痩猪肉、鱼、豆腐等。

2、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痩猪肉、鸡蛋、牛奶、胡萝卜、菠菜、白菜、韭菜、荠菜、雪里红、金针菜等。

禁食:

1、烟、酒。

2、辛辣、煎炸及热性食物。

3、海鲜发物。如海鱼、蟹、虾等。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