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养生

中医和中医养生文化

导读:南京中医学院80多岁的干祖望教授更坦言说,“欲知《素问》,《灵枢》(即《黄帝内经》)之精华,半在气象。

中医学把外感病邪分为“风寒湿热燥火”,俗称“六淫”,它们大都与气象有关。因为我国冬冷夏热,四季鲜明,天气的日际变化很大,而且实际天气也常常和时令不一致,因此,外邪致病强度和人体脏腑反应之显著亦世界罕见。尤其是“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即气候特别反常的年份里,病者和死者尤多。这就是《黄帝内经》中“人生于地,悬命于天”的主要原因。南京中医学院80多岁的干祖望教授更坦言说,“欲知《素问》,《灵枢》(即《黄帝内经》)之精华,半在气象。”没有中国特殊气候,也就不会诞生中医学。中国人的四季脉象因四季特别鲜明而有很大差异,如果病人脉顺四时(正常季节脉象),即有急病亦好治,因为病未深入;如果脉与四时相逆,则一般来说已到了难治或不治的地步了。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灸。针灸的取穴和针刺深度也都和四季有关。春季刺经脉的络穴,夏宜刺经脉的俞穴,秋天用六腑的合穴,冬天因气在内,宜多用药而少用针刺砭石。针刺深度春夏宜浅刺,秋冬要深刺才有显效。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中专门有一篇“四时用药例”,说明他用药讲究季节。《黄帝内经》中也指出在各季中要分别加温热甘酸和苦寒之药,以顺四时气象而养天和之气。此外,用药量也和气候有关。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由于南北方人体质虚实不同,用药量也应不同。气候影响中医养生文化的典型例子可举“春捂秋冻”,这是因为我国春季(以春季为例,秋季相反)室外气温急升(北方尤甚)而室内上升很慢,因此,常呆室内的人才需要“不可顿去棉衣”地春捂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