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多摄入人工合成色素可诱发多种疾病何计国教授指出,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一般毒性、致泻性与致癌性,特别是致癌性更为人们所关注。尽管尚未有人类肿瘤的发生和人工合成色素有关的直接证据,但许多动物实验已证实大剂量的人工合成色素能诱使动物发生肿瘤,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的致癌作用更明显。儿童特别是幼小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较弱,如果较多摄入不合格的“彩色”食品,就会使色素在体内大量消耗解毒物质,并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从而造成慢性中毒,妨碍孩子身体的发育和健康成长。儿童长期摄入人工合成色素能使体内亚细胞结构受到损害,干扰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使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比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疾病。不少孩子平时任性,脾气暴躁,常出现过激行为,除了社会因素和家庭管教因素外,过量食用“彩色”食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化学物质尤为敏感,若过多过久地进食色素含量大的食品,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以致容易引起好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食欲减退等症状。另外,人工合成色素只是改善食品的外观,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不能被人体吸收,并通过肝脏或肾脏代谢后排出体外,无形中增加了肝肾的负担。不少国家人工合成色素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发达国家人工合成色素使用范围不断缩小。日本曾批准使用的合成色素有27种,现已禁止使用其中的16种;1960年美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35种,现在仅剩下7种;瑞典、芬兰、挪威、印度、丹麦、法国等国家早已禁止使用偶氮类色素,挪威等国家还完全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色素。何计国教授表示,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很重视食品的外观色泽,但面对滥用色素的现象又缺乏鉴别的知识和手段,这给不法商贩们滥用色素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有关部门对食品中添加色素的监管和检测难度很大,也使得不法商贩敢于铤而走险。家长应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让儿童多吃一些天然食品,尽量少吃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家长给孩子选购食品时,不要选择颜色太鲜艳的食品,还要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尽量规避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