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在南昌市大街小巷的进口零食店,仍然存在着一些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不符合规定的进口零食,店家也没有下架的打算。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市民对中文标签的具体概念也还不甚了解。记者在南昌市的沃尔玛、大润发等超市走访时发现,这些大型的连锁超市都设有专门的进口食品专区,销售的进口食品包括巧克力、饮料、糖果、调味品、饼干、果冻、啤酒、罐头等。靠近广场北路的一家进口食品专卖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她做进口食品生意已经有十多年了,她这儿的进口食品都是贴了中文标签的,不贴的话就不准进口。有些地方卖的就没贴,像那些没贴的可能是走私过来的,也可能是假冒伪劣的,拿着国产食品加个外文包装就当做进口食品卖了,很多消费者也不太注意有没有中文标签之类的。在大润发等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以及一些进口零食连锁专卖店,饮料、糖果、饼干、巧克力等品种的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均已有中文标签,明确标注了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但在一些食品批发市场,却仍有相当大一部分进口食品没有任何的中文标签,纯外文的标签让消费者看起来一头雾水,甚至连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等最基本的信息均难以辨认。在不知悉产品说明的情况下食用这些进口食品,消费者的身体或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在洪城大市场的食品批发市场,记者以要开一家进口零食店为由与该处的批发商贾老板攀谈起来。贾老板向记者推荐了一些饼干、饮料和巧克力:“这些零食都挺好卖的,像这种日本的饼干,批发价2元一袋,在零食店可以卖到7元左右。”“可这标签全部都是外文,顾客看不懂,有没有一些是贴有中文标签的?”贾老板一再向记者表示可以放心:“没有啊,都是这样的。一些老客户一次拿几箱都是这样的。”无中文标签进口食品或为“山寨”货市面上缘何还存在一些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进口食品呢?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面上销售的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进口食品,有三种可能:一是这些食品可能不是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进口的,没经过海关的检测,很有可能是走货物;二是有些商家为了让这些进口食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因而在海关检测时想方设法蒙混过关,故意不加贴中文标签;第三种,这些所谓的“进口食品”可能就是普通的国产食品,销售者为其套上“洋装”,便成了销售价格高出几倍的“山寨”进口食品。同时,有些食品虽然有中文标签,但其内容藏头露尾、含糊其辞,这种产品很可能就是假冒伪劣食品,其安全卫生无法保证,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真识别。还有不少食品外包装上难觅汉字,消费者无法辨认包装盒里的食品,食品安全很难保证,也给假冒伪劣食品和走私食品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