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一种现在常见的病症,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不知道该怎样判断,孩子不爱搭理别人,知识一味的自己一个人玩,这就可能是自闭症,所以家长们要是发现孩子不爱和别人玩喜欢独处,那就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当你用食物或玩具逗引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而宝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愿与你对视时,一定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自闭症的先兆。
不过这么大的孩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因素、身体状况等,偶尔的几次异常表现还不能说明问题,如果在一段时间,比如几个星期、几个月持续出现类似表现,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排查。如果到了一岁左右,孩子对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反应或反应非常迟钝,家长更要高度警惕了。
北京某医院儿科主任表示:“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如果在孩子一岁前发现自闭症征象,可早期进行行为矫治,家长应多跟孩子说说话、多带孩子到室外玩耍,多接触别的孩子,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尽量早日帮孩子脱离“孤独的世界”。但一般来说,明确诊断儿童自闭症,最早要在一两岁,此时方可进行正规的治疗。
为何单纯训练对自闭症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闭症。更为荒谬的是提出了:“连小猫小狗都能训练,人为何不能训练?”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对病儿进行大体力的强化训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有一句中国成语最恰当形容了此种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长”。
以上介绍的是孩子要是目中无人就可能是自闭症,在生活中一些孩子可能不爱搭理别人,愿意自己独处,所以当别人来和她说话时他就会不理不睬,这样就会让别人误认为是自傲,目中无人,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