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疾病是儿童身边多发的一种疾病了,会有较多的孩子出现多动症的症状,从而对于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营养不良的出现要积极的展开治疗才行,朋友们必须要多了解该病的治疗方法才可以,来认识一下此病的治疗办法会有哪些呢。
营养不良是各种营养素缺乏的综合征,在儿科因蛋白质-能量缺乏引起营养不良较为常见。蛋白质和能量摄入,要达到生理需要量才能保持氮平衡,使婴幼儿能健康成长。婴儿饮食中总氮摄入量,应有46%左右来自必需氨基酸。氮摄入量必须达到最低需要量,每天240mg氮/kg才能满足需要。动物蛋白质,如乳类和乳制品、蛋类、肉类所含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适合婴幼儿的需要。若小儿长期摄入蛋白质能量不足及疾病如肠管和呼吸道感染,长期反复腹泻、慢性消耗性疾病。使得蛋白质大量丢失,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就可导致恶性营养不良的发生。
一、营养原则,调整饮食,供给足够的优质蛋白和能量。采用逐渐增加、充实、巩固达到正常。有水肿的患儿,应适当限制钠盐。婴儿期以母乳和乳类为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食欲极差拒食者,可采用鼻饲喂养。除乳类、蛋类等食物外,可加水解蛋白10~20g溶于果汁中,每天2~4次,以补充蛋白质。药物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铁、钙等。
二、营养治疗,轻度营养不良,可选用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能量每天每千克体重335~418kJ(80~100kcal),蛋白质以牛奶、鸡蛋等食物供应。中度营养不良,能量每天每千克体重502kJ(120kcal),待体重接近正常时,能量可调整为每天每千克体重418~460kJ(100~110kcal)。及早大量的补充蛋白质,可促进食欲,加速恢复体质,牛奶和水解蛋白较为适宜。通常蛋白质供给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3g。以后逐渐递加蛋、鱼、肉、豆制品。碳水化合物以米饭、粥为主。前2~3d可供给每千克体重25g,1周后可供给20~25g/kg。待体重增加,可调整至正常需要量。
重度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患者体重减轻25%以上,基础代谢可降至40%左右。故能量供给可从209~251kJ(50~60kcal)/kg开始,过量饮食可致消化不良、水肿或心力衰竭。待情况好转后能量可增至502~837kJ(120~200kcal)/d,蛋白质每1~2d调整1次,大约在10d左右可调整到5g/kg体重。因小儿对脂肪耐受力较差,易发生腹泻,脂肪供给量以不超过2g/kg为好。患儿对碳水化合物耐受力较好,1周左右可达20g/kg体重。常用的食物,为稠粥、面条,配合适量的鱼、蛋、豆腐、乳类、豆浆及少量的肉类和蔬菜。蔬菜、鱼、肉宜细软烧酥,小儿对植物油较适宜,可适量采用。
补充各种消化酶(胰酶、胃蛋白酶等)和多种维生素。酌情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以及白蛋白制剂,每次25~50毫升,可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促进代谢机能的恢复,并提高机体抵抗力。食欲差者,短期应用苯丙酸诺龙,每次0.5~1mg/kg,每周1-2次,疗程2-3周,严重者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钾盐、ATP液,以增加热量贮存和利用。胰岛素2-3U/次,加入25%葡萄糖40~60毫升,静点,2次/日,注射前需口服10-20%葡萄糖50~100毫升,1-2周为一疗程。
小儿营养不良疾病的治疗措施先给朋友们介绍到这里了,营养不良疾病的出现侵害到了很多孩子的健康,我们必须要深入的了解此病的知识才可以,而且在孩子的身边还应当注意展开该病的预防,从而能减少小儿营养不良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