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常识 > 健康饮食

做饭时常见的的三个营养误区

导读:误区三饭菜煮太烂很多老人牙口不好,为了方便咀嚼,就把饭菜煮得烂烂的才吃,这样做会丢失很多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1

做饭时常见的的三个营养误区

误区一反复淘米

很多人认为买回来的米不太干净,煮饭前一天就把米泡在水里,煮之前洗了一遍又一遍。这样一来,饭是能放心吃了,可吃下去也没多少营养了。

大米表面所含有的维生素b1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元素。不过,这种维生素是水溶性的,也就是说,如果浸泡时间太长或是反复冲洗,它就会溶在水中,随之流失。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用凉水淘洗,根据大米的精度来确定淘洗次数。淘洗时以去除大米中的泥沙和粉尘为主,不可使劲揉搓。实验表明,米粒在水中经过一次搓揉淘洗,所含蛋白质会损失4%,脂肪会损失10%,无机会损失5%。此外,洗完后应立即下锅蒸煮,不要再用水泡,避免核黄素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误区二爆炒青菜

很多人在炒青菜时习惯用大火,但这样做会让青菜中的叶酸大量损失。叶酸一般富含于深绿色的蔬菜中,例如菠菜、菜花、莴苣、油菜、香菜、白菜花椰菜等。叶酸对造血、增强免疫功能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缺乏,会发生严重的贫血。

此外,叶酸还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因此,在加工菠菜、莴苣、花椰菜等蔬菜时,应该清水洗净后再用刀切,加少量油后用中火快炒。炒熟后不宜久放,一来影响口感,二来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也会流失。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