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一种很常见的胃部疾病,如果长时间饮食不规律的话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出现,当患有胃下垂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在这里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见。
胃下垂中医治疗
一、中药治疗:
1、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炒稻芽、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2、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代赭石,或加黄连、吴萸。
3、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4、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炒麦芽,莱服子。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二、针灸治疗:
1、可选内关、足三里、中脘透梁门、脾俞、胃俞、气海、章门,任选2~3穴,以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min。如胃痛属实加期门、阳陵泉;偏虚者选脾俞、胃俞、章门;泄泻加关元;便秘加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2、以补法针刺太溪穴0、5寸左右,以平补平泻法针刺足三里1、5寸左右,三阴交1寸左右,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25min。1次/d,10次为1疗程,有效率为96、94%。
以上文章介绍了胃下垂的中医疗法相信能够帮助到患者,等到胃下垂就要及时的看医生通过早期的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并且也会降低治疗的难度,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