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口臭 > 口臭常识

口臭吃什么药,祛除口臭的方法有哪些

导读: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活动逐步增多,人们也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及自身社会形象。

一、引起口臭的三大原因

引起口臭的原因:

1、食物性口臭。

这个造成口臭的原因比较普遍。食物性口臭,像有些想减肥的人不吃也可能带来口臭,当然,饭吃得过量很会引起口臭。生活中能引起口臭的东西如:烟酒、葱蒜、韭菜、臭豆腐等这些都能引起口臭。这个原因,平常要多加注意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每天至少早晚刷一次牙。

2、疾病性口臭。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可能是一些口腔疾病,细菌感染所致。能引起口臭的一些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这类疾病多数是口腔受细菌感染而引起口臭。此外像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引起口臭。

3、精神性口臭。

长期熬夜的人,通常会患有口臭。还有经常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反射性地出现口干,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产生口臭。

温馨提示:口臭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交关系,还是导致很多疾病的诱因;所以大家要对口臭引起重视,长期口臭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二、祛除口臭的方法有哪些

祛除口臭的方法:

1、刷舌苔:轻轻刷洗舌头,移除老废细胞、细菌和食物残渣。使用软毛牙刷或舌苔清洗器,尽量将舌根部位清洁干净,因为细菌容易聚集在舌根部位。

2、吃完东西就刷牙:可在工作场所准备牙刷,每天至少刷两次牙,每次2~3分钟。

3、补充足够水分:为了保持口腔能够分泌足够黏液,应饮用充足的水,而不是咖啡、汽水或酒精饮料。

4、来片新鲜的洋芫荽(巴西里):嚼食洋芫荽能暂持掩盖住坏口气。

5、少吃气味强烈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和辣椒等气味强烈食物,易停留在口腔里久久不散。

6、每天使用牙线:牙线使用得当,有利于清除食物残渣和齿缝间的牙菌斑。

7、嚼口香糖或薄荷叶:最好是无糖口香糖,或者吸吮糖果,刺激唾液分泌,能帮助清除食物残渣和细菌。如果有长期口干舌燥的问题,建议跟牙医师或医生讨论,开立人工唾液制剂或口腔用药,刺激唾液分泌量。

8、清洁假牙:如果配戴牙套、局部或全口假牙,每天至少要彻底清洗1次或依牙医师指示清洁牙具。

三、口臭吃什么药呢

口臭亦称口腔异味,是指口腔内的不良气味。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活动逐步增多,人们也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及自身社会形象。

1、佩兰15克,水煎服,日1剂,每次煎10分钟,含漱或者内服,治疗口臭有效。

2、木香10克,公丁香6克,藿香、白芷各12克,根30克,水煎,分数次含漱,可去口臭。

3、竹皮适量,以沙锅焙干研末,用其刷牙,可去口臭。

4、川芎适量,细切,含在口中,可暂时去除口臭。

5、桂花子3克。煎水漱口,日3次,可除口臭。

6、公丁香2个,含在口中,时时含之,可除口臭。

7、取藿香(鲜品尤佳)15克,苍术10克,加水煎取药液500毫升后,再放入冰片1克溶化。然后每天含漱3-4次,至痊愈为止其实保持好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保持生活规律,多食清淡,口臭自然会减轻。

四、如何辨别口臭引起的疾病

1.臭鸡蛋味:易患爆发性肝炎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病儿常呼出一种特征性臭味,类似于臭鸡蛋味,医学上称为肝臭。表明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2.腐败性臭味:多祸起口腔炎症(如牙龈炎)以及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3.烂苹果味:糖尿病患儿病情恶化到酮症酸中毒阶段,从鼻腔里排出一种怪味,因类似于腐烂苹果的气味。

4.脓性口臭:多为宝宝鼻腔异物、萎缩性鼻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病灶处,形成的溃疡、糜烂、化脓所引起。

5.酸味:多见于宝宝胃肠功能紊乱。

6.血腥味:多见于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7.脚汗味:病儿体内缺乏异戊酰脱氢酶,致使异戊酸代谢失常,潴留于血液中,其体表与呼出的气息出现脚汗味。病儿智力低下,可出现呕吐、昏迷。

8.猫尿味:见于高甘氨酸血症,属于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因体内缺乏甘氨酸脱羧酶,引起甘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血液、脑脊液以及尿液中甘氨酸潴留,便有类似于猫尿的气味散发出来。病儿智力低下,血液中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易发生感染或出血。

9.尿臊味:患有慢性肾炎或肾病的病儿,病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由于无尿,某些毒性物质(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血中,使病儿呼出的气息散发出尿味,是病情趋于危重的一个信号。

10.大蒜味:青少年不慎接触了有机磷农药,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其呼气、呕吐物可散发出较浓的大蒜味。

11.鱼腥味:主要见于三甲胺尿症的病儿,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代谢缺陷病,其身体和呼出的气息有一种鱼腥味,俗称“鱼腥综合症。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