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鼠标手怎么治疗 教你如何做好鼠标手的预防

导读: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字了,鼠标手虽说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确实影响了人正常健康的手指功能,更多的还会出现疼痛僵直,甚至影响睡眠。

一、鼠标手怎么办

电脑与人的生活联系的越来越多,伴随电脑的出现而的电脑病也开始打扰着很多人的生活。鼠标手是很多玩电脑的人都会有的毛病,据统计鼠标手的患者就高达209万,每年新增41万患者。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字了,鼠标手虽说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确实影响了人正常健康的手指功能,更多的还会出现疼痛僵直,甚至影响睡眠。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治疗鼠标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治疗鼠标手的最好办法就是平日里对手部多进行按摩,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功能锻炼,如握拳,松拳的反复练习。主要目的是防止血脉不通,引起手指僵直导致的疼痛。另外还可以每天用热水泡手,促进血液循环。

2另外若是疼痛太厉害的患者可以局部外用一些止痛软膏。这也算是一个缓解的办法。对于很多过于严重的患者,建议还是去医院,找专业的外科医生看看情况,再做处理。以免自己处理不当,耽误病情。

3外建议患者平日适量活动,增强体质才是最好治愈身体的办法,比如慢跑,跳绳都是不错的选择。平日要多喝水,多食用蔬菜水果类,如苹果,猕猴,柚子,葡萄,橘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事项:

此外对于鼠标手的患者来说,玩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玩电脑时间过久,这对眼睛也是一种伤害,建议面对电脑时间长的患者多做做眼保健操。

二、鼠标手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鼠标手的发病原因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容易发病。

引起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鼠标手的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2.鼠标手的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3.鼠标手的姿势因素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Gellman等人对77例截瘫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鼠标手(腕管综合征)。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二)鼠标手的发病机制

腕管是由腕骨沟和桥架其上的腕横韧带共同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腕管的桡侧为舟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骨;背侧为头骨、舟骨、月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腕横韧带尺侧附着于豌豆骨及钩骨沟,桡侧附着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顶。腕横韧带很坚韧,近似梯形,大小如一般的小邮票(约2cm×2cm),厚1~2mm,远端与掌腱膜相延续,近端与腕掌侧韧带(前臂深筋膜)相延续,其位置约在近腕骨与掌骨基底部水平。

腕管的横断面略似椭圆形,其顶点在桡侧。在腕管中有9条屈肌腱和1条神经(即正中神经)通过,腕管的面积与9条屈肌腱和1条神经的面积总和之比约为3∶1,因而,腕管的面积为腕管内容物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9条肌腱分浅、深两层排列,浅层为指浅屈肌腱,由小指至食指依次重叠排列,深层为指深屈肌腱,从桡侧向尺侧重叠排列。它们又被两个腱滑液鞘所包绕,即桡侧滑液囊和尺侧滑液囊,拇长屈肌腱位于浅层桡侧,其位置较为恒定。

正中神经在指浅屈肌腱的浅面(多位于中指、环指指浅屈肌腱浅面),位置较为恒定,正中神经总是直接与腕横韧带相接触,这一特定的局部解剖关系加之腕横韧带又是较为坚韧的纤维组织,弹力纤维少,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腕横韧带变性必将引起对正中神经的摩擦及卡压,尤其在腕背伸时更为明显。正中神经绝大多数(约95%)在腕横韧带远侧缘分成内、外侧两支,外侧支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对掌肌及拇短屈肌(浅头),终末支为第1指掌侧总神经,其末端又分为3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别分布于手拇指桡、尺侧及食指桡侧缘皮肤,且至食指桡侧缘的固有神经有分支至第1蚓状肌;内侧支分为第2、3指掌侧总神经,至掌指关节近侧又各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食指、中指与中指、环指相对缘的皮肤,第2指掌侧总神经还分支至第2蚓状肌。因而,正中神经卡压后出现相应的感觉运动障碍。

三、鼠标手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鼠标手

中医治疗去除外固定后可用汤熏洗患手。

中药1.内服药:舒筋活络为主,可用大活络丸。

2.外用药:可贴宝珍膏或万应膏。

针灸取阳溪、外关、合谷、劳宫等穴,得气后留针15分钟,隔日1次,也可根据病情减少或增加。

推拿按摩若为扭挫伤或劳损引起本病,可用手法治疗,以舒筋活络、舒通气血。术者可用拇、食指腹或指尖按压,按摩患者外关、阳溪、鱼际、合谷、劳宫及痛点等穴,然后将患手在轻度拔伸下缓缓旋转,屈伸腕关节。而后依次拔伸1、2、3、4指,以能发生弹响为佳。

西医治疗鼠标手

1.非手术治疗对患鼠标手早期、症状较轻者,可用小夹板等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1~2周,多数鼠标手患者有效果。另外,可采用腕管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通常用曲安奈德(曲安西龙、确炎舒松A)0.5g加2%利多卡因1ml局部封闭,每周1次,用3~4周。封闭方法为:在远侧腕横纹紧靠掌长肌腱(如掌长肌腱缺如就在环指的延长线)尺侧进针,针尖指向中指,针管与皮肤成30°角,缓缓进入腕管约2.5cm。如果引起感觉异常,则需退出针头重新定位。有人调查,封闭3次后,81%的患者有缓解,持续1天至40个月不等,但通常2~4个月后复发。如果第一次封闭后无效,则不能再次封闭。还有人发现,局部封闭的效果和手术疗效密切相关,局部封闭效果好则手术治疗的效果必然好。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则必须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

2.手术治疗鼠标手对症状严重、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者应及早手术治疗。通常行腕横韧带切开腕管减压术。手术切口一般采用小鱼际桡侧缘凸向尺侧的弧形切口,并向腕上延长,这样可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将掌长肌腱及桡侧腕屈肌肌腱分别向两侧牵开后即可暴露正中神经及腕横韧带,沿正中神经的尺侧由近及远切开腕横韧带,以免损伤正中神经回返支,因为有约23%的人正中神经回返支穿过腕横韧带至大鱼际肌。切开腕横韧带后,探查腕管内的情况,如正中神经与周围的肌腱滑囊粘连,则小心松解,如腕管内有新生物则手术摘除。腕横韧带切开后不需重建,止血彻底后缝合伤口。术后短臂石膏固定手于伸腕位7~9天,以免屈肌腱疝出,然后去掉石膏开始主动活动。

运动治疗鼠标手

动作1:用手表做辅助器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腕25次。功效:缓解手腕肌肉酸痛感觉。

动作2:手握带有负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从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动作,然后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从下到上的运动,各25次,锻炼腕屈肌。功效:防治腕关节骨刺增生,增强手腕力量。

动作3:舒展身体各部位时,也要用力展开双手的五指,每次20至30秒钟,做2至3次。功效:增强关节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

动作4:吸足气用力握拳,用力吐气,同时急速依次伸开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10次。功效:锻炼手部骨节,舒缓僵硬状态。

动作5: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指各做10秒钟,平稳呼吸。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动作6:双手持球(如网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动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功效:增强手腕力量,锻炼肢体协调能力。

动作7:双掌合十,前后运动摩擦致微热。功效: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肩部:左手臂向右拉伸时,颈部向左拉伸,注意手臂不要过高,和胸部有一定距离,不要有压迫感。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换右手臂。

四、鼠标手如何预防

1、选用符合生物力学的鼠标

鼠标大小要合适,与手的大小不要出入太大,以感觉舒适为宜。有些比较好的生物功能鼠标弧度较大,接触面较宽,有助于手指力量分散,使用起来更舒适。

 2、鼠标高度与肘关节一致

使用鼠标时,鼠标的高度最好与肘关节高度保持一致,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接触桌面或者衬垫物,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手腕、肘部以及颈肩部等部位的损伤。

3、每30分钟休息一次

使用鼠标时手腕处于旋转的强迫位置,时间长了会出现僵硬不适。连续使用键盘鼠标30分钟左右,最好休息5分钟,改变手的位置。可以在休息期间活动一下手腕,防止关节僵硬,疏通血液,可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手腕的动作。

4、手部要做功能锻炼

手部有许多小肌肉控制手指的精细活动。肌肉组织用进废退,长期使用鼠标,动作单一,久而久之会使这些肌肉功能减退。所以手部也需要进行功能锻炼,要经常活动手部关节和手指,让十个指头充分伸展。可做一些手腕、手肘及肩膀的伸展旋转活动,带动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活动,减少相应损伤。也可自己做穴位按摩,可揉按合谷穴(即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凹陷处),揉压大鱼际(大拇指下肥厚处)。

 5、移动鼠标不要用腕力

手部在功能位置上活动,是最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最有利于手部发挥功能的。使用鼠标时,腕背伸20~25度,前臂与食指、中指指尖处于同一平面,手腕、手臂不要悬空。可以用一个柔软的手部软枕垫高手腕,以减轻手腕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要尽量靠臂力及手指,以减少手腕受力。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