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导读: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能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

一、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

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依据内镜下食管粘膜损伤的程度,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A、B、C、D四级。A级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的损伤局限于黏膜皱襞,未融合;且糜烂的长度小于5mm,B级食管炎的糜烂长度大于5mm;C级食管炎食管损伤有融合,但不超过食管环周的75%;D级食管炎指食管环周的黏膜损伤。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有40%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这种地理学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的结果。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反流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故称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GER可转变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甚至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尤其是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异常。

2.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3.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包括胃排空异常和胃十二指肠反流。

5.裂孔疝:裂孔疝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6.外科手术后:扰乱食管裂孔正常解剖关系及影响食管胃接合部功能的手术均可在手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如迷走神经切断术,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胃大部切除术等,术后长期插胃管,可使贲门不能完全关闭而引起食管炎,但病因解除后可以恢复。

7.妊娠呕吐:因妊娠增加了腹内压力而发生的裂孔疝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但分娩后可以恢复,无须任何治疗,呕吐及长期呃逆亦可使贲门口经常开放而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去除病因后可以恢复正常。

8.其他疾病:新生儿及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因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而发生反流,随幼儿发育,大部分可减轻,尚有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使关闭不全,及因器质性疾病如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肿瘤,硬皮病和各种造成幽门梗阻的,均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目的是愈合食管炎、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一)一般治疗

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咖啡巧克力、酸食和过多脂肪;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状态。

(二)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

2、西沙必利: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能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

(三)降低胃酸

1、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常用的有甲氰咪胍、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

3、质子泵抑制剂: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四)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五)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可行扩张术或手术纠正术)以及内科治疗无效反复出血,反复并发肺炎等病情。

四、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预防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具体措施如下:

1.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返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返流的原因之一。

2.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返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返流。

3.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4.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返流,特别是平卧位更严重,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返流症状。

5.保持心情舒畅,增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6.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厘米~15厘米,对减轻夜间返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7.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8.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