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宝宝脸上有白斑怎么办 孩子脸上为什么会长奶癣

导读:糜烂渗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再外搽氧化锌油,渗液减少时外涂硼锌糊,每天2-3次干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馏油或煤焦油软膏或涂可的松肤轻松软膏,每日2-3次。

一、婴儿奶癣的护理技巧

 1、家庭用药

(1)百分之零点二的苯海拉明糖浆一到二毫克/公斤体重/日分三到四次口服。有或者是用扑尔敏零点三毫克/公斤体重/日,分三到四次口服。

(2)糜烂渗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再外搽氧化锌油,渗液减少时外涂硼锌糊,每天2-3次

(3)干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馏油或煤焦油软膏或涂可的松肤轻松软膏,每日2-3次。

 2、中药及偏方治疗

(1)采用黄柏面三十克、寒水石面十五克,青黛面三克,用香油调涂患处渗液多的调稠些,渗液少的调稀些,每天涂抹两次左右。

(2)黄连30克枯矾15克,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3、营养和饮食

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要多喝水,少加糖煮沸时间可稍长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给予多种维生素食物,不可吃的过饱如有便秘可给服蜂蜜或调换饮食。如有消化不良,应及时治疗

4、日常护理

婴儿湿疹皮损勿用水洗,严禁用肥皂水或热水烫洗,可用植物油擦干净且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婴儿床应该是双手,以防止划伤造成的限制,皮肤病变。衣着应宽大,清洁,以棉织品为好婴儿尿布应勤换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激素类软膏若用于面部或大面积长期应用可产生副作用。婴儿皮肤比较嫩,用药不当往往加重病情因此,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奶癣的护理与预防

1、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牛、羊等发物。

2、忌用热水或肥皂洗涤,如结痂较厚,先用植物油湿润,然后轻轻擦去。

3、患儿不易穿化纤或毛织衣,且不宜过厚。

4、忌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

5、不宜接种牛痘

二、婴儿脸上为何会长奶癣

奶癣有多种形态。在面部者,初为散在的丘疹、红斑;在眉部、头皮的,常伴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

症状轻的表现为浅红斑片,有少量脱屑;严重的发展为红斑长有水疱,甚至糜烂、渗出、浸淫成片,并会不断扩散蔓延。过多摩擦、搔抓、洗烫,加重糜烂、渗出。皮肤破损容易继发感染,周围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全身的症状,如:发热,胃口差,大便干结,小便赤黄。发病时常会有阵发性剧烈的瘙痒,遇暖更严重。并且该病容易复发。

发病部位

先发于面部,常开始于两颊,多以对称分布,渐侵至整个头面部,如额部、眉间、头皮等地方。严重者可扩散颈部、肩胛部、甚至四肢、全身。

发病时间

多在出生1-3个月,1-2岁减轻及痊愈。奶癣是皮肤疾病的一种,它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患有奶癣不能盲目乱治,坚持治疗奶癣,需对症下药。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

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小儿化湿膏针对婴儿肌理的独有特征,以各式中草药调理患儿娇嫩表皮,排毒消肿,止痒护肤,去痂生肌,不留疤痕。小儿化湿膏在快速祛除小儿湿疹给患儿带来的表皮症状时,以天然药力渗入表皮深处,平缓过敏反应造成的各式皮下组织紊乱,同时强化患儿体质,改善内循环与免疫系统,有效避免小儿湿疹的复发。

由于目前很多的奶癣患者对疾病了解很少,也就导致了奶癣病情在很多时候,容易恶性循环,针对奶癣,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治疗奶癣,这样才能避免奶癣病情给自身带来危害。那么,在奶癣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事项,也就要专家针对你的奶癣病情做详细分析。

三、准妈妈必知的奶癣常识

病因

病因比较复杂,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营养失调。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怀孕时母亲多食辛辣炙博、鱼腥海味等发物或情志内伤,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所致或为生后喂乳失当,饮食不节,脾胃薄弱;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而发生用凝脂类霜剂。另外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损形态

形态多样,分布大多对称,时轻时重。在面部者,初为簇集的活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轻者,仅有浅红的斑片,伴有少量脱屑;重者,为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若过分搔抓、摩擦、洗烫,则糜烂加重,渗出增多,常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状。

自觉阵发性剧痒,遇暖尤甚,以致患儿常将头面部在枕上或母亲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烦躁,哭闹不安,常影响健康和睡眠。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多在1-2岁减轻、痊愈。少数可演变成小儿湿疮。

类型

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3、脂溢型湿疹:多发生于生后1个月至2个月的婴儿。额,眉间,面颊皮肤潮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有较厚的脂痂。皮肤皱褶处可有潮红,糜烂,渗出等。

诊断依据

1、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2、好发于颜面,尤以双颊或额部多见,也可发于颈、肩胛、躯干及四肢。

3、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4、自觉剧痒,患儿常搔抓、烦躁哭闹。

四、婴儿还需警惕3大皮肤问题

1.夏天尿片更换不及时,易引起尿布疹。

尿疹主要发生在新生儿肛门周围及臀部等尿布遮盖部位,表现为红色斑疹或丘疹,多由于尿片更换不及时,新生儿臀部皮肤长时间与尿液、粪便等物质接触引起。

要避免新生出现尿布疹,尿片是关键。选择透气性好的尿片或使用布尿布,尿片要勤换,每日用清水清洗宝宝臀部、外阴及其周围皮肤,注意保持尿片遮盖部位皮肤干燥,大便后用清水清洁肛门及其周围皮肤。如果几天内尿疹没有消退趋势,甚至有扩散现象或出现破损、水泡、糜烂、渗出等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2.排汗不畅,宝宝易长热痱。

热痱在夏天更为常见,多由于新生儿皮肤排泄汗液不畅导致汗腺阻塞所致,常发生在新生儿头部、前额、颈部、腋窝、肘窝、腘窝等出汗较多或皮肤皱褶处,可表现为红色或白色粟粒样皮疹。防治关键在于保持居室通风凉爽,尽量减少出汗,避免暴晒,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衣柔软舒适,减少摩擦。一旦发现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脓疱或新生儿出现发热,应及时前往医院

 3.新生儿也容易长奶癣。

奶癣,即新生儿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冬春季节多见,但夏天更换奶粉或者排汗过多也容易引起。起病时一般先在面颊部出现小红疹,很快可波及额、颈、胸等处,小红疹亦可变为小水疱,破溃后流水最后结成黄色的痂皮。

婴儿湿疹时轻时重,反反复复,急性发作时,搔痒难忍,宝宝经常烦躁哭闹,影响食欲和休息,重时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预防湿疹,关键是使新生儿避免接触过高的温度或者任何会使皮肤产生湿疹的食物。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滋润型肥皂,用柔软的毛巾给新生儿擦干水分,然后涂上保湿霜和药膏等。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