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老人养生

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方法有哪些,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原因是什么,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导读:方法:每天上午9-11时,采用3000—5000lx的全光谱荧光灯照射,灯距1m,持续4周,可提高警觉水平,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使夜间睡眠得以整合,减少引起的异常行动。

一、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1、3R智力激发法:

1R:往事回忆——用过去事件和相关物体通过回忆激发记忆;

2R:实物定位——激发老年痴呆者对于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的记忆;

3R:再激发——通过讨论思考和推论激发病人智力和认智能力。

 2、球体涂色法:直径20cm的圆球被曲波线划成6个区,涂红、黄、蓝三种颜色,不能相邻的两个或几个区均涂一种颜色,不限时间。

3、血管弱激光照射法:He—Ne激光(λ=832.8nm)≤输出5mV,通常1.0—2.5mV,可善由衰老所致的多系统失调,使神经递质、生物胺类受体功能得以恢复。

 4、亮光疗法:用于治疗AD患者的睡眠与行为障碍。AD患者的睡眠觉醒节律破碎而零乱,白天睡眠时间增多,夜间睡眠时间减少。方法:每天上午9-11时,采用3000—5000LX的全光谱荧光灯照射,灯距1m,持续4周,可提高警觉水平,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使夜间睡眠得以整合,减少引起的异常行动。

二、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原因是什么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2、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阿尔茨海默病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

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之一。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1、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2、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3、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四、食物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1.优质蛋白质食品。老年人通常对高蛋白食物的摄取比较谨慎。其实,老年人若能适当地食用些牛奶、鸡蛋、肉类等优质蛋白质食品,可起到强化大脑机能,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比如,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体吸收。

 2.大豆人们把大豆称为中国的牛奶。大豆中富含油脂、磷脂及二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大豆中所含的卵磷脂进入人的大脑后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能促进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从而能改善老年痴呆病人的症状。

3.小米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大量的色氨酸及谷氨酸。这些维生素和氨基酸都对脑保健有益。因此,老年人平时可多吃些小米饭。

4.葱和蒜。洋葱中含有抗血小板凝集因子,能稀释血液,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人们在研究大蒜时发现,只要把大蒜和少许维生素B1放在一起,便会产生一种叫做“蒜胺”的物质。这种物质非常有益于大脑。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