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淋巴丝虫病的饮食禁忌,淋巴丝虫病病因,丝虫病的预防

导读: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微丝蚴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圆形的体核,头部无核部位称头端空隙。

一、引起淋巴丝虫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1.成虫

乳白色细长如线,两端稍尖,表面光滑,雌雄异体,但常缠结在一起。班氏丝虫雄虫的体长为28~42mm,宽约0.1mm,雌虫的长度和宽度约为雄虫的1倍。马来丝虫较短小。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雌虫的形态与内部结构几乎完全相同,雄虫差别也甚微小。其主要区别在于班氏雄虫的肛孔两侧有乳突8~10对,肛孔后有乳突一对,肛孔至尾端间有时可见一两对乳突;马来雄虫的肛孔两侧仅有乳突四对,肛孔后有一对,而无肛孔尾端间乳突。各种丝虫的超微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马来与班氏丝虫成虫体壁超微结构可见角皮层、索和索间皮下层、体壁肌层等。虫体内具有广泛的基膜系统,使所有的构造分开,并与假体腔分开。成虫寿命估计可活10~15年。

2.微丝蚴

系胎生,主要出现于外周血液,游动如蛇。班氏微丝蚴长约280μm,宽约7μm,马来微丝蚴较班氏微丝蚴为短细。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微丝蚴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圆形的体核,头部无核部位称头端空隙。神经环位于虫体前1/5处,其后为排泄孔、排泄细胞虫体后部有G,R2,R3和R4四个细胞,其后腹侧有肛孔,尾核位于尾部。班氏和马来微丝蚴的形态有显著不同。微丝蚴超微结构与光镜下所见基本相同,体壁与成虫相似,包括多膜层角皮,背、腹和侧索、皮下层和肌细胞等,无分化的假体腔。微丝蚴的寿命,在人体内可活2~3个月,甚达3年者。班氏丝虫微丝蚴在实验动物身上可活9个月以上。

 3.生活史

班氏和马来丝虫的生活史包括两个不同阶段:一个阶段发生在昆虫(蚊虫)宿主体内即中间宿主,另一个阶段在人体内即终宿主。

(1)在蚊体内当蚊虫叮咬微丝蚴阳性病人时,血中微丝蚴被吸入蚊胃中约2~7小时蜕鞘穿过胃壁经腹腔而入胸肌,到达胸肌后即可开始发育,在6~14天中经过两次脱皮成为第三期或传染期幼虫,发育成熟后,即离开胸肌,移行至蚊吻的下唇,在蚊吸血时进入人体。

(2)在人体内传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后有些幼虫在组织内移行和发育过程中死亡或被消灭有些幼虫到达淋巴管或淋巴结发育为成虫。班氏成虫常寄居于腹腔、精索及下肢的深部和浅部淋巴系统内;马来成虫常寄居于下肢的浅部淋巴系统内。自传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内,班氏丝虫需8~12个月马来丝虫需3~4个月。

二、淋巴丝虫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急性期

本期突出症状为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丝虫热、精索炎等,特点是周期性的发作,每隔2~4周或每隔数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多在运动或疲劳之后。有时亦见不定期的发作。发作以夏秋比其他季节为多。

(1)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可单独发生,但常与淋巴管炎同时发作,常见部位为腹股沟、股部、肘后及腋下等。但深部如腹腔、盆腔等亦可被侵犯,而临床上常见者则均属于肢体淋巴结炎尤以下肢腹股沟部及股部最为常见反复发作及同时伴有逆行性淋巴管炎为其特点除全身症状外,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其肿大程度则与感染轻重有关。

淋巴管炎为丝虫病常见症状,马来较班氏为多,好发于四肢,下肢远较上肢为多,每次发作时可伴有发热,多在38~39℃之间,多数持续1~3天自退,少数可达10天以上。伴发症状有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畏寒等。常可在受累部位的皮肤出现自上而下、离心性“红线”,即所谓逆行性淋巴管炎,一般均具有疼痛、压痛、局部烫热等,惟不如细菌性者重。帝汶丝虫病最显著的特征是急性淋巴结炎化脓后遗留的皮肤瘢痕。

(2)丹毒样皮炎为皮内微细淋巴管炎所致,常继发于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亦可单独发生。因其发作时皮肤一片红肿,状似丹毒,故称之丹毒样皮炎,俗称“流火”,多伴发热,其热度高低与发作轻重有关。每次发作时间一般较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持续时间为长。

(3)丝虫热周期性发热有时先有寒战,体温可高达40℃,2~3天后自退,亦可持续达1周。有的仅有低热,无寒战,局部无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可见,有时伴腹痛。此种发作可能由于深部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所引起。

(4)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为班氏丝虫成虫寄居于精索、附睾、睾丸邻近的淋巴管内引起所在淋巴管炎及其间质炎症。表现为发热,一侧阴囊内疼痛,可自腹股沟向下蔓延至阴囊内,并可放射至大腿内侧,部分病例表现为绞痛。局部检查除可触及附睾、睾丸肿大外,更主要的是精索结节性肿块,且具有明显压痛,持续数日后由于局部炎症消退,肿块变小而较硬,可重复发作,局部肿块亦随每次发作逐渐增大。由于丝虫病变极少引起输精管本身病变而精液内仍有精虫存在,因此阴囊内丝虫病很少引起不育。

(5)肺嗜酸细胞浸润症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哮喘、肺部呈游走性细胞浸润等;痰中多有嗜酸性粒细胞与夏科-莱登晶体,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可高达40×10/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自20%~30%不等。血中微丝蚴多数阴性,抗微丝蚴抗体滴度高,IgE水平高。用乙胺嗪治疗有效,治疗者不但症状缓解,且可出现成虫死亡所引起的结节等;其他症状尚有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有认为本症是一种“隐伏的丝虫病”,宿主的免疫系统可很快清除血内微丝蚴,所以血内难于找到病原体,但肺常可发现微丝蚴集聚而形成的嗜酸性粒细胞灶点。推测本症病原主要系由非人类丝虫引起。

 2.慢性期

由于反复炎症,淋巴结及淋巴管最后为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所阻塞,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

(1)淋巴结与淋巴管曲张淋巴结曲张系指淋巴结向心性淋巴管曲张及淋巴管内淋巴窦扩张而言,常见于腹股沟和股部,一侧或两侧,触诊时如一海绵包囊中有硬核感觉。淋巴管曲张,常见于精索、阴囊及大腿内侧,上肢偶见之。精索淋巴管曲张可同时有静脉曲张,阴囊淋巴管曲张可与淋巴阴囊同时存在。淋巴管曲张亦可发生在深部,曾有报道,怒张胸导管直径达1.5cm。

(2)鞘膜积液、淋巴尿、淋巴腹水由于精索及睾丸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内所致。阴囊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常因淋巴液回流受阻而发生水肿,形成阴囊淋巴积液。鞘膜积液轻者无症状,积液较多者则有重垂感甚至行走困难。检查时可见阴囊体积增大,肿物常呈梨状,阴囊皮肤紧张,皱褶消失,阴茎内缩,透光试验常呈阳性。如鞘膜极度增厚并伴有阴囊象皮肿者,透光试验呈阴性。

(3)乳糜尿、鞘膜乳糜积液、乳糜腹水、乳糜腹泻乳糜尿为班氏丝虫病晚期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率约为2%,青壮年发病率占总发病人数之78.3%;病程短者数日最长者可达54年,以25年者最多。乳糜尿患者淋巴管破裂部位,常见在肾盏及输尿管,而不在膀胱。

(4)象皮肿象皮肿为两种丝虫病晚期最常见的症状,自感染后10年左右发生。因淋巴阻塞部位不同,发生部位亦异。发生部位依次为肢体、阴囊、阴茎、阴唇、阴蒂和乳房等。最多见的部位为下肢。

(5)其他眼部丝虫病极为少见,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眼压增高、房水混浊等在眼内可检出微丝蚴。

三、淋巴丝虫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宜吃食物

1、宜吃含硫的食物

大蒜、圆葱、韭菜、卷心菜、花菜、花椰菜、羽衣甘蓝、球茎甘蓝、青菜、无花果、干杏、芦、奶制品里只有羊奶和干酪含有硫醇,还有杏仁、腰果、山核桃等等。

 2、宜吃含组氨酸的食物

稻米、小麦和黑麦,奶酪、肉制品等。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A

维生素A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肝脏中最多,蛋、乳及其它内脏也有存在。胡萝卜素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胡萝卜以及其它有色蔬菜和薯类中较多,粮食中很少。

(2)维生素B1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谷类及蔬菜中都有存在。含量最多的是米、麦的麦皮层及胚芽内。动物性食物中以瘦肉、内脏、蛋黄等含量较高。

(3)维生素B2

维生素B2在食物中分布较广。植物性食物中的各种蔬菜、豆类、花生、粮食等.尤其是谷物的皮胚部分含量较多。动物性食物中瘦肉、内脏、蛋黄等含量较多。虽然维生素B2在很多食物中都有存在,但一般含量都较少,尤其在实用动物性食物较少时,维生素B2常会感到不足。

(4)维生素C

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如辣椒、苦瓜、青蒜、萝卜叶、油菜、香菜、番茄等。

 二食物禁忌

1、忌吃寒凉的食物;

2、忌吃进辛辣刺激的食物;

3、忌吃海产品;

4、忌吃铁或含铁的复合维生素。

四、丝虫病的潜伏期和预防措施

本病潜伏期自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血液内发现微丝蚴为止,一般1年左右,但亦可早至4个月或迟至1.5年。帝汶丝虫病潜伏期为3个月。从人体淋巴结检查最早查到班氏丝虫成虫为感染后3个月。丝虫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流行地区可有50%~75%的“无症状”的感染者。马来丝虫主要寄生在浅部淋巴系统,因此四肢淋巴管炎和象皮肿最为明显。班氏丝虫不仅寄生于四肢淋巴管,同时还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的泌尿、生殖器官,引起精索、附睾、睾丸、阴囊等的炎症和结节。目前尚未证明单纯马来丝虫病患者发生生殖系统的病变。帝汶丝虫病与马来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

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病前和病后的预防:

1.普查普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凡微丝蚴阳性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典型丝虫病病史和体征者,均应进行普治,在丝虫病中,高流行区推行普查普治结合全民(5岁以上)服用乙胺嗪或乙胺嗪药盐,全民服乙胺嗪剂量为,班氏丝虫病3g疗法(疗程3天或5天)或4.2g疗法,马来丝虫病为0.5~1.0g,1次或2次分服,第2年重复1次。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灭蚊,掌握“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灭蚊地区,重点是广大农村,搞好环境卫生,清洁畜舍,填平洼地,在蚊虫栖息较多的场所,用药物滞留喷洒,结合农业生产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控制稻田中的幼虫。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