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慢性淋巴丝虫病的病因 如何治疗效果好

导读:神经环位于虫体前1/5处,其后为排泄孔、排泄细胞虫体后部有g,r2,r3和r4四个细胞其后腹侧有肛孔,尾核位于尾部。

一、慢性淋巴丝虫病是怎么回事

慢性淋巴丝虫病的病因 如何治疗效果好

1.成虫乳白色细长如线两端稍尖,表面光滑雌雄异体,但常缠结在一起。班氏丝虫雄虫的体长为28~42mm,宽约0.1mm,雌虫的长度和宽度约为雄虫的1倍。马来丝虫较短小。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雌虫的形态与内部结构几乎完全相同,雄虫差别也甚微小其主要区别在于班氏雄虫的肛孔两侧有乳突8~10对,肛孔后有乳突一对,肛孔至尾端间有时可见一两对乳突;马来雄虫的肛孔两侧仅有乳突四对,肛孔后有一对,而无肛孔尾端间乳突。各种丝虫的超微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马来与班氏丝虫成虫体壁超微结构可见角皮层、索和索间皮下层、体壁肌层等。虫体内具有广泛的基膜系统,使所有的构造分开,并与假体腔分开。成虫寿命估计可活10~15年。

2.微丝蚴系胎生,主要出现于外周血液,游动如蛇。班氏微丝蚴长约280μm,宽约7μm,马来微丝蚴较班氏微丝蚴为短细。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微丝蚴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圆形的体核,头部无核部位称头端空隙。神经环位于虫体前1/5处,其后为排泄孔、排泄细胞虫体后部有G,R2,R3和R4四个细胞其后腹侧有肛孔,尾核位于尾部。班氏和马来微丝蚴的形态有显著不同,三种微丝蚴主要区别见(表1)和(图1)。微丝蚴超微结构与光镜下所见基本相同,体壁与成虫相似,包括多膜层角皮,背、腹和侧索、皮下层和肌细胞等,无分化的假体腔微丝蚴的寿命,在人体内可活2~3个月,甚达3年者。班氏丝虫微丝蚴在实验动物身上可活9个月以上。

二、慢性淋巴丝虫病的治疗

慢性淋巴丝虫病的病因 如何治疗效果好

(1)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即枸橼酸乙胺嗪(海群生,hetrazan),本品在体外并无直接杀灭微丝蚴作用,但对感染丝虫的人或动物,则能迅速清除血液中微丝蚴。对马来微丝蚴的作用较班氏更为迅速而完全使用较大剂量或较长疗程时,也能杀死成虫。间歇用药三个疗程后,微丝蚴阴转率,班氏可达90%~99.8%,马来达96.3%~100%;结节出现率,班氏为30%~40%,马来为50%以上。

乙胺嗪的剂量和疗程可根据当地丝虫种类、感染程度患者身体健康情况选择应用①1.5g疗法:用于马来丝虫病的治疗。成人1.5g,晚上顿服;或0.75g/d,连服2天;或0.5g/d,连服3天。体弱者可采用小剂量递增法,连服10天。②3g疗法:主要用于班氏丝虫病,也可用于马来丝虫病微丝蚴较多而体质较好者成人每天午后1.5g连服2天;或0.75g/次2次/d,连服2天;或每天午后1g,连服3天;或3g均分5天服。③4.2g疗法:用于治疗班氏丝虫病,成人0.6g/d,分3次服,连服7天。此法对杀灭成虫较可靠。④间歇疗法:近年国内外认为小剂量乙胺嗪长程疗法,阴转率高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治疗班氏丝虫病乙胺嗪0.5g/次,1次/周,连服7周,总量3.5g;或0.3g(6mg/kg体重),1次/15天或1次/30天,连服12次总剂量3.6g治疗马来丝虫病,0.3g(6mg/kg体重),1次/周连服6次以上乙胺嗪治疗丝虫病,不论血中微丝蚴转阴与否,均需连续三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2个月。对微丝蚴未转阴者继续治疗⑤乙胺嗪药全民食用:药盐的乙胺嗪含量为0.3%(乙胺嗪3g/kg食盐),服用6个月,每人约服乙胺嗪总剂量9g[平均食盐16.7g/(d·人),含乙胺嗪50mg],可取得较好效果。

帝汶丝虫病应用乙胺嗪治疗,剂量为5mg/kg体重,1次/d或1次/周,连续或间歇服药10次也有采用小剂量长疗程疗法,成人50~100mg1次/周;1~10岁儿童25~50mg,1次/周。间歇服药,疗程为18个月。

乙胺嗪本身毒性反应很低。产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因大量微丝蚴死亡所产生的过敏反应。副作用及其预防措施如下:①消化道症状:常见为恶心、呕吐,最早可在服药后15min出现,多出现在服药4h内,一般可对症处理。②过敏反应:包括寒战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皮疹皮肤瘙痒等,偶可出现喉头水肿及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多数于服药后6~8h出现,也有迟至24h以上出现的,多以对症处理。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应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1ml(小儿酌减)症状能迅速缓解皮质激素亦可使用③局部反应:可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精索炎、附睾炎以及皮下结节等,皮下结节一般在半年到1年内自行消失。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精索炎、附睾炎可用局部热敷、阴囊托带以及服止痛片等对症处理。

乙胺嗪有驱蛔虫的作用,有重度蛔虫感染的患者服药后可激发大量蛔虫引起肠梗阻或蛔虫钻入阑尾引起急性阑尾炎,应予及时处理。

缓治或禁忌对象为严重心、肝、肾疾患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患者。妊娠在3个月以内或8个月以上的孕妇及月经期妇女。

(2)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1979年我国合成的抗丝虫病药。对班氏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均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副作用与乙胺嗪相仿,本品为肠溶片,剂量20mg/(kg·d),分2次或3次,连服7天为一个疗程。

(3)伊维菌素(ivermectin):能有效地清除班氏微丝蚴,成人100~200μg/kg体重,单剂或连用2天口服短期内清除班氏微丝蚴效果比乙胺嗪好,但持续效果的时间各家报道不一。对马来微丝蚴作用较差,不良反应有头痛、发热、厌食等。

三、慢性淋巴丝虫病的检查

慢性淋巴丝虫病的病因 如何治疗效果好

1.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早期有过敏反应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前者大多在(10~20)×109/L之间,后者在20%以上如有细菌继发感染除白细胞总数增加外中性粒细胞亦显著增加。

2.血液微丝蚴的发现丝虫病的确诊有赖于微丝蚴的发现,通常采用外周血液的检查,大多自夜10时至次晨2时微丝蚴最易找到,如夜间血中超出150条/60μl,白昼亦可找到。

(1)鲜血法:用血红蛋白计吸管吸取耳垂血20μl,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微丝蚴。阳性者可见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卷曲,颇为活跃。

(2)涂片法:耳垂取血三大滴(约等于60μl)置于玻片中心,涂成厚薄均匀边缘整齐的长方形或椭圆形厚血片约2cm×3cm大小自20世纪80年代起,又统一规定为120μl即六大滴双片法。染色可用品蓝或硼砂亚甲蓝染色法如鉴别虫种有困难时可用吉姆萨或苏木精染色。采用荧光色素吖啶橙染色法,亦可提高微丝蚴检出率

(3)浓集法:微丝蚴的浓集法很多都是将血液内的红细胞溶解后,离心沉淀吸取沉渣寻找被集中在沉渣内的微丝蚴。常用的溶血剂为蒸馏水。

(4)微孔膜过滤法:用含有5%枸橼酸钠0.1ml的10ml注射器抽血1m1混匀,再吸10%teepol液9ml(或2%吐温80液或0.1%碳酸氢钠液)混匀溶血,将注射器接25mm直径的5μm孔径微孔膜过滤器,溶血液通过薄膜滤下,微丝蚴留于薄膜上,取下薄膜用0.1%苏木精或0.1%亚甲蓝染色后镜检。

四、慢性淋巴丝虫病的临床表现

(1)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可单独发生,但常与淋巴管炎同时发作,常见部位为腹股沟、股部、肘后及腋下等。但深部如腹腔、盆腔等亦可被侵犯,而临床上常见者则均属于肢体淋巴结炎尤以下肢腹股沟部及股部最为常见反复发作及同时伴有逆行性淋巴管炎为其特点除全身症状外,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其肿大程度则与感染轻重有关。

淋巴管炎为丝虫病常见症状,马来较班氏为多,好发于四肢,下肢远较上肢为多,每次发作时可伴有发热,多在38~39℃之间多数持续1~3天自退,少数可达10天以上,伴发症状有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畏寒等。常可在受累部位的皮肤出现自上而下、离心性“红线”,即所谓逆行性淋巴管炎,一般均具有疼痛、压痛、局部烫热等,惟不如细菌性者重。帝汶丝虫病最显著的特征是急性淋巴结炎化脓后遗留的皮肤瘢痕。

(2)丹毒样皮炎:为皮内微细淋巴管炎所致常继发于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亦可单独发生因其发作时皮肤一片红肿,状似丹毒,故称之丹毒样皮炎,俗称“流火”,多伴发热,其热度高低与发作轻重有关每次发作时间一般较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持续时间为长。

肢体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及丹毒样皮炎常同时存在。

(3)丝虫热:周期性发热,有时先有寒战,体温可高达40℃,2~3天后自退,亦可持续达1周。有的仅有低热,无寒战局部无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可见有时伴腹痛。此种发作可能由于深部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所引起。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