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老人养生

单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症状 单发脑梗死性痴呆如何预防

导读:大脑后动脉丘脑穿通动脉闭塞较常见,引起上中脑、丘脑旁中央部分损害,出现严重的记忆丧失和痴呆,可见眼球垂直注视困难等。

一、单发脑梗死性痴呆有什么症状

患者曾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或某些重要脑功能部位的单发脑梗死性脑血管病事件,临床出现脑梗死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如偏瘫、锥体束征、偏身感觉障碍、感觉过度、失读、失写、失认和失算等症状、体征。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甚至形成脑疝;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导致严重的意识障碍和四肢瘫;角回梗死出现流利性失语、失读(可伴失写)、记忆障碍和运动障碍等;大脑后动脉丘脑穿通动脉闭塞较常见,引起上中脑、丘脑旁中央部分损害,出现严重的记忆丧失和痴呆,可见眼球垂直注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表情淡漠,寡言少语,不认家门、穿错衣裤和尿便失禁等。丘脑性痴呆以精神症状为主,如出现遗忘症、情绪异常和嗜睡等;大面积脑梗死或某些重要脑功能部位单发性梗死后出现痴呆。

二、单发脑梗死性痴呆如何治疗

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治疗高血压,使血压维持适当水平,可阻止和延缓痴呆的发生。

1.二氢麦角碱类消除血管痉挛和增加血流量,改善神经元功能,常用双麦角碱以及尼麦角林。

2.钙离子拮抗剂增加脑血流、防止钙超载及自由基损伤,二氢吡啶类如尼莫地平;治疗白质疏松症病人伴认知障碍,1年后病情平稳或改善,二苯烷胺类如氟桂利嗪。

3.烟酸可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记忆。

4.抗血小板聚集常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噻氯匹定(抵克力得),作用于细胞膜,直接影响血小板黏附与聚集。

5.脑代谢剂促进脑细胞对氨基酸、磷脂及葡萄糖的利用,增强病人的反应性和兴奋性,增强记忆力。

6.中药选用三七总皂苷(血栓通)、根素(普乐林)和川芎嗪(甲基吡嗪)等,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黏滞度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三、单发脑梗死性痴呆的鉴别诊断

单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症状 单发脑梗死性痴呆如何预防

1.Binswanger病或称皮质下动脉样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theroscleroticencephalopathy),是大脑前部皮质下白质缺血损害导致慢性进展性认知能力低下、步态不稳和尿便失禁等,颇似正常颅压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无皮质损害导致的失用症或失认症。

2.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是罕见的多系统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病变为双侧半球脑白质不对称多发性脱髓鞘病灶,镜下脑组织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增生,可有包涵体。影像学改变与MID相似,但皮质不受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通常可以鉴别。

3.AD伴脑卒中AD的认知障碍呈缓慢进展,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卒中危险因素,影像学显示脑梗死和脑萎缩,皮质萎缩明显。

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多见于35~45岁,常有家族史,表现为反复发生的TIA、皮质下缺血性梗死及腔隙性梗死,可有偏头痛、痴呆、假性延髓麻痹、抑郁和尿便失禁等,无高血压病史。MRI可见皮质下或脑桥梗死灶,脑或皮肤活检可见特征性血管壁变厚、血管平滑肌中层细胞嗜锇颗粒沉积。

四、单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保健与预防

单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保健

一、保健:与脑血管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同时痴呆的预后因病变部位、范围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

1.及早发现并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并积极治疗;高度颈动脉狭窄者可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2.戒烟、控制饮酒及合理饮食。

3.有明确遗传背景者应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

二、饮食: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预防

1、及早发现并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并积极治疗,高度颈动脉狭窄者可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2、戒烟、控制饮酒及合理饮食。

3、有明确遗传背景者应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