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儿腹泻饮食调整原则 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你知道吗

导读: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英文缩写为o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服用量以“丢失多少补充多少”为原则。

一、小儿腹泻饮食调整有哪些原则

1.及时补充液体以防脱水

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因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否及时和充分,往往决定小儿的病情发展及痊愈快慢。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英文缩写为o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服用量以“丢失多少补充多少”为原则。

口服补液盐内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等成分,可补充因腹泻、呕吐所丢失的电解质及体液,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被称为“生命之水”。口服补液盐可以从医院和药店购买,也可用自制的盐米汤或糖盐水在家里进行补液。

 2.调整饮食并继续进食

过去认为腹泻时禁食可减轻胃肠道负担,减少大便排泄量,但目前的研究认为,腹泻时禁食是有害的,继续饮食可减少小儿体液丢失,加快体力恢复,减少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利于康复。给予小儿足够的易消化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

母乳喂养的小儿,可以照常喂哺母乳;喝配方奶的小儿,可改用脱脂奶粉进行喂养。对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可给小儿熬些小米小米粥有补气温胃止泻之功,还可加些胡萝卜泥,既能调味又能补充维生素a,以协助腹泻的治疗。

二、治疗小儿腹泻见效的方法

腹泻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应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

(1)判断脱水情况及程度,给予监护及血气和电解质检查。

(2)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补液原则: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给钾。

确定累积损失补液量、性质和速度。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中重度脱水或呕吐严重者应静脉补液。轻度脱水约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等渗脱水可选用1/2张含钠液,低渗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用1/5张含钠液。累积损失应在8小时左右纠正。

补液同时注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对有尿或*前6小时有尿即应及时补钾,浓度不应超过0.3%,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切忌将钾盐静脉推入,否则导致高钾血症,危机生命。

三、宝宝腹泻的分型症状有什么

小儿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病症,诱发因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气候问题,喂养不当以及肠胃紊乱等,临床典型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有些患儿会伴随呕吐,发热等症状,对患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不可大意。下面为大家介绍下小儿腹泻的两种类型,希望广大家长能够正确分辨,及时用药治疗。1、感染性腹泻。宝宝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胃酸分泌比成人低,杀菌能力差,若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细菌进入人体后就会出现腹泻。每日排便10次以上,并且伴有黏液脓血便,宝宝还有呕吐、脱水、腹胀、腹痛、发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症状,这就是感染性腹泻。2、非感染性腹泻。宝宝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比成人少,加上天气炎热,使消化液和酶分泌减少,如果喂养不当,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每日排便五六次,多带有酸臭味糊状便或蛋花汤样便,伴有腹胀不适、食欲减退、吐奶、哭闹不安、精神不佳等症状,这就是非感染性腹泻。对轻型或非感染性腹泻的宝宝,暂停或减少辅食,可继续喂母乳,但应减少喂奶量,延长喂奶间隔时间。人工喂养的宝宝,应将配方奶稀释,并去掉上面的一层奶皮。6个月以上的宝宝,应给容易消化的小米汤、稀粥、稀面条等食物。

四、预防小儿腹泻该怎么做才好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要新鲜、清洁,变质的食物绝对不能喂给宝宝吃,食具也要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婴儿腹泻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宝宝最适宜的食物。人乳中含有IgA,会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大肠杆菌的作用。

3.遵循辅食添加原则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婴宝宝有个适应过程;从稀到稠,先喝米汤,渐渐过渡到稀饭、软饭;从细到粗,如加水果时,开始喂果汁,以后吃果泥。五个月时试着添加蛋黄、鱼泥、嫩豆腐;七个月以后添加富有营养、适合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肉末、青菜、饼干等,逐渐为断奶做必要准备,但是夏天不宜断奶。在逐渐添加食物时,最好等宝宝先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食物,不要同时添加几种,特别是遇到宝宝生病时,更不能加另一种食物。宝宝食欲不振时,也不要强制他吃东西。

4.增强体质预防婴儿腹泻平时加强宝宝的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体格得到了锻炼,体质才能增强,才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5.避免不良刺激日常生活中防止宝宝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6.加强体弱宝宝的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的宝宝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